-
《中国悬棺葬》简介
-
作者:
胜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研究方法 祖先崇拜 体质人类学 悬棺葬 文化人类学 东南沿海地区 地理分布 比较研究 历史文献
-
描述:《中国悬棺葬》简介胜之1987年10月,我校人类学系粱钊韬教授在病塌上审阅了陈明芳《中国悬棺葬》一书的写作提纲,并提前为这本书写了序言。一个多月以后,梁先生就离开了人世。悬棺葬分布在我国闽、浙、赣、台、湘、鄂、川、黔、云、贵等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
-
客家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三
-
作者:
徐杰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特征 客家人 形成 分布
-
描述:客家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赣、闽、粤、桂、台等地区,海外也广有分布,其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总数约4500万人。客家人的形成,始于宋元时代,形成于明代中叶。客家人具有自我意识强烈、崇尚忠孝节义、重农轻商及流行二次葬等文化特征。
-
电话分析仪双音频频率示值准确度计量方法的探讨
-
作者:
胡晓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频群 音频信号发生器 电话分析仪 比对 低频群
-
描述:本文主要提出了不用借助于电话机而对电话分析仪双音频频率示值准确度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利用两台音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模拟电话机双音频发号的高频群频率和低频群频率,将被检电话分析仪频率示值与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频率标准值实际进行比对.
-
鼓浪屿僧人开创台湾佛教大法派:林觉力法师与苗栗大湖法云寺派
-
作者:
彭一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涌泉 曹洞宗 大湖 大陆 开创者 福州鼓山 僧人 鼓浪屿 台湾佛教 法师
-
描述:20世纪前叶,台湾佛教出现了由开创者主导的"核心寺院"所领导的四大本土法派:基隆月眉山灵泉禅寺派,台北五股坑观音山凌云禅寺派,高雄大岗山超峰寺派,苗栗大湖法云寺派。其中,苗栗大湖法云寺派是唯一由大陆僧人赴台所主导的
-
壮观的风机群:美在大安
-
作者:
王淑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体性 风机组 人文景观 风水 一期工程 大安市 自然景观 观赏性 人与自然 风电场
-
描述:华电大安风水山风电场位于大安市大岗子镇境内,一期工程33台风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虽与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但却反映出人与自然结合的和谐美,并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大型变压器铁芯过热性故障的处理与分析
-
作者:
唐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总烃 油道 过热性故障 级间短路 铁芯
-
描述:介绍1台220 kV大型变压器发生的由铁芯油道间绝缘损坏引起级间短路的过热性故障发现及处理过程,并对由此引发的变压器油色谱总烃增长速率过快和含量超标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对起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防范结焦或烧损现象的发生。
-
初唐诗杂考(三十五)
-
作者:
杨墨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赠答诗 陈子昂 《旧唐书》 隐逸生活 初唐诗 杂考 神功 司马承祯 宋之问
-
描述:宋之问·司马承祯赠答诗系年辨《全唐诗》卷五十一宋之问《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云:“独坐山中兮对松月,怀美人兮屡盈缺。”司马承祯答诗云:“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有人认为之问赠诗作于神功元年后,理由是“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
-
清代商帮会馆与天后宫
-
作者:
蒋维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光十一年 商埠 商帮 清代 泉漳会馆 康熙 新加坡 十三年 天后宫 福建茶
-
描述:会馆是我国早期的一种商业帮会组织,它起源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但因清初实行海禁政策而未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迨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统一台湾之后,海禁渐弛,我国的私营海运贸易业复逐渐由恢复而进人了大踏步发展,于是各通都大邑的
-
有关“莆田市涵江新发现摩尼教文物古迹”的管见
-
作者:
林悟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莆田市 摩尼教寺院 摩尼教神台 文物古迹 瑶岛祠
-
描述:《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祁顺华先生《莆田市涵江新发现摩尼教文物古迹初考》一文,其间所报导的莆田市涵江新发现的摩尼教文物古迹,计有瑶岛祠、摩尼教神台、摩尼教古墓等三项。。这对于摩尼教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值得注意的信
-
闽台地区回族、畲族的妈祖信仰
-
作者:
陈支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台 畲族 妈祖信仰 回族
-
描述:重点调查福建泉州回族郭氏家族和丁氏家族,以及台湾蓝氏家族的妈祖信仰,叙述现状并追溯其历史。指出研究闽台少数民族崇拜妈祖现象,对认识文化的超越与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以及对深化南中国区域文化变迁史的整体考察等方面皆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