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美与榜样
作者: 李愫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生活  风景  人格魅力 
描述:操场绿茵如,有块干净的平台,每天傍晚,女孩都在那里等一个男孩.男孩来时,自行车铃声当当地响,一路的青春起伏.见了她,也不说话,彼此望上一眼,手臂搭肩,舞步就开始旋转.没有音乐,只有满场的百合花,鞋子快乐地尖叫,"卟嗒,卟嗒",他们的目光沉静而愉悦,脸上开着花一样的微笑.
观音:婚姻之神
作者: 邢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观音  观世音  女神  婚姻  开化  中国民间 
描述:中国民间有这样一幅观音的画像,她眉如晓月。眼似双星,平纽,素罗袍,乌云巧叠盘龙髻,乡带轻飘彩凤翎。好一位端庄秀美的女神。有趣的是,这位女神手领一个娃娃,那娃娃胖乎乎、活灵灵的充满诱人的魅力。而观世音正绽开化育子孙的慈容微笑…
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作者: 张兴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当山道教协会  华中师范大学  庄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真道  武汉  中国道教协会  道教研究 
描述:2008年4月19日—2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北省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协办的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桂宾馆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张正元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返归河中,卢纶有《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十八年八月,自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擢为邕州刺史、邕管经略使。时许孟容为给事中,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朝廷不听。约于永贞元年去职,其后事迹不详。《全唐诗》卷三一九,录其诗二首。其一《
全文: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返归河中,卢纶有《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十八年八月,自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擢为邕州刺史、邕管经略使。时许孟容为给事中,以非次迁授,封还诏书,朝廷不听。约于永贞元年去职,其后事迹不详。《全唐诗》卷三一九,录其诗二首。其一《冬日可爱》,题下注云:“一作陈讽诗。”是。卷七八二收张元正《临川羡鱼》一诗,《文苑英华》卷一八二署张正元作。张元正系张正元之讹。《全唐文》卷五四四录其《南风之薰赋》一篇。事迹见李肇《国史补》卷上、《旧唐书》卷一三《德宗纪》下、《册府元龟》卷四六九、《唐诗纪事》卷五○。(吴汝煜)
林正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
全文:

男,汉族,1949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藤桥镇,1969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进修于温州教育学院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回原校藤桥中学继续任教高中语文,1989年任教导主任兼语文教研组长,是温州市中语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瓯海文史委员,瓯海文联成员。现任学校校长、书记。    舌耕兼笔耘,收获自可慰。呕心倾热血,立志育英才。近三十年来,他在教坛上执着地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他认为,语文的外延应当和生活相等,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就得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的教学方法自成特色,深受学生欢迎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他能以大语文观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在观察、调查、采访、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1986年,他写出了教学论文《以新闻写作为突破口,把学生引向社会》,被《语文学习)录用发表,反响极大。1993年,他的《功夫在课外》的教学论文被《中国当代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评为优秀论文并选入该书。从93年到96年,他还写了《小言论的写作教学》、《以实写虚法试探》、《“引用”与“作文”》、《要选准选好作文角度》、《材料作文一我有话要说》、《一次实验作文的记录》、《作文题目一今年独好》等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苑报》、《温州教育》、《温州日报)等杂志、报刊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温州日报》、《温州晚报》、《侨乡报》、《温州电台、瓯海电台》优秀通讯员、记者和编辑。    由于他善于培养学生动脑、动笔的能力,又善于进行“下水”教学,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学生写成并已发表的消息,通讯、小评论随笔、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就有一千多篇。    安贫乐教,育人为荣。他同他的学校和学生有着割不断的深厚感情。他的学校位于石垟山麓、“圆觉寺”旁,一九九六年三月,他在《温州日报》教育版上写了一篇题为《圆觉梦》的文章,叙述了他的教学生涯,阐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在文中所写的那几句话:                            晨钟催暮鼓                            圆觉三十秋                            学子勤教化                            四海皆良材。    邮编:325019电话:0577—6479874

上页 1 2 3 ...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