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修正一道习题的解答
作者: 王国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三数学  考试卷  宜昌市  正确解答  离心率  正一道  焦点坐标  四川省  普通高中  王国清 
描述:修正一道习题的解答四川省忠县拔山中学王国清本刊1994年第4期《宜昌市1993年普通高中(理科)调研考试卷.高三数学》第28题解答有误.正确解答如下.iii)a=-时,轨迹是圆,但要除去点(0,);iv)-∞<a<-时,轨迹是焦点坐标离心率同...
道教洞天福地:霍童山
作者: 万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宁德  唐五代  洞天  道教  载道  道士  武夷山  杜光庭  霍童山  司马承祯 
描述:霍童山位于福建宁德市,武夷山齐名,为唐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所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一洞天"霍林洞天"。该山初称霍山据,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为"周时霍桐真人栖真之地",故名"霍桐山"
道教举乐之意
作者: 李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经》  专业音乐  乐之  阴阳五行学说  道教徒  历史传统  道教音乐  道乐  唐玄宗  司马承祯 
描述:道教举乐之意李福道教以饱含的精深文化给人以神秘之感。其音乐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音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涵盖范围广。千百年来随着道教社会的发展而形成了玄门独有的个性。当今海内外音乐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也早已延伸到了道乐上。然而受其“...
道家(教)宗教地理思想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贡献
作者: 游建西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地理  道家  道教  文化遗产 
描述:道家(教)思想为中华文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宗教地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历史上杜光庭、司马承祯等高道对山岳的一些看法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中国地理和山岳的总结尊重.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阐释了道家宗教地理思想的文化遗产意义.
泉州天后宫
作者: 许建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妈祖  海上贸易  三角地带  泉州  闽南  东南沿海  文化积淀  天后宫  东方大港 
描述: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带,是闻名中外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唐以降,泉州就是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的地方,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素享海滨邹鲁的雅称。尤其是宋元二朝,随着海上贸易兴起,这里蕃汉杂处,经济空前繁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埃及
闽台民众泉州“乞龟”为两岸祈福
作者: 廖静 孙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元宵佳节  民俗文化活动 
描述:3月5日,正值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位于福建泉州的天后宫热闹非凡。福建泉州台湾澎湖民众早早地赶来"乞龟",为两岸祈福。在为象征福寿安康的"米龟"点睛揭彩后,泉澎两地天后宫合制的5.288万斤"大米龟"立即被现场民众围得水
传承百年船政 永续手足亲情:马尾船政文化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马江海战  沈葆桢  马尾船政  台湾  左宗棠  造船厂  文化园  两岸交流  天后宫 
描述:马尾船政文化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千年古港——马尾港畔,台湾一衣带水,由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马限山公园、罗星塔公园、马尾造船厂陈列馆、船政天后宫等主体区以及闽安——亭江外围区组成。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等清廷重臣,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
《古厝娶亲》:民俗歌舞化的一个尝试
作者: 王闽海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生存发展  和睦共处  对外贸易  泉州  民俗歌  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积淀  文化繁荣  天主教 
描述: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宋、元时期的泉州,经济文化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扎根泉州,众多的宗教交杂在一起,大家和睦共处、彼此生存发展,足见泉州人海纳百川的气魄胸怀。
论奥古斯丁哲学思想的渊源
作者: 马新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摩尼教  柏拉图  奥古斯丁  哲学 
描述:本文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基督教哲学思想深受柏拉图思想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充分阐述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柏拉图思想的连贯性,从而使我们从源头上把握奥古斯丁的伦理思想基础,全面研究奥古斯丁这位伟大的西方哲学家。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作者: 杨宗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云南壮族 
描述: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有生命的自然物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