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郭文焕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00—1941)原名培文,化名克、李宣南、独流、步青等。福建福安人。高小毕业后,父病逝家况日下,辍学当学徒,做电厂技师,筹建过织袜厂、印刷厂。1928年,在福州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任中共福安县委组织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创办《星火》月刊,领导城区的反帝爱国斗争和
全文:(1900—1941)原名培文,化名克、李宣南、独流、步青等。福建福安人。高小毕业后,父病逝家况日下,辍学当学徒,做电厂技师,筹建过织袜厂、印刷厂。1928年,在福州加入反帝大同盟。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秋,任中共福安县委组织部长兼城关区委书记。创办《星火》月刊,领导城区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学生运动。1932年,任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委员。这期间,他以店员身份作掩护,与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宣传革命,搜集敌情,为地下党和红军输送了大量情报、报刊、药品和军用品等。1935年,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撤出福安中心苏区后,他坚持白区地下斗争。1936年,成立“斗争委员会”,任书记,开展打土豪、恶霸斗争。1937年9月,重建中共福安县委,任书记。与一批党员、进步青年打入“抗敌后援会”,领导了全县抗日救亡运动。同时,积极为闽东国共和谈多次奔走斡旋,最终达成协议。1938年2月,闽东红军北上抗日后,他奉命留下坚持斗争,任中共闽东特委委员、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后方留守处秘书长,后接任特委书记。1939年7月,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同年9月,在赴周宁参加特委会议途中被捕,囚于三元梅列集中营。在狱中,成立秘密支部,继续领导狱中斗争,后因身份暴露,受尽严刑拷打和疾病折磨,于1941年2月2日牺牲。
林容生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容生,1958年7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86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作品曾参加1989年全国第七届美展,199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97参加“当代山水印象”
全文:林容生,1958年7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86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作品曾参加1989年全国第七届美展,199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97参加“当代山水印象”展等重要展览,并获1998年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1991年“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铜奖、1992年首届全国花鸟画展佳作奖、1992年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铜奖、1994年第二届枫叶奖国际水墨大展金牌等。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并获1989年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1991年“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铜奖、1992年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铜奖、1994年第二届枫叶奖国际水墨大展金牌、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收藏,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现代山水画库》、等大型画集。出版有《当代中国画精品集——林容生》、《林容生新工笔山水》。
林容生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林容生,1958年7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86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作品曾参加1989年全国第七届美展,199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97参加“当代山水印象”
全文:林容生,1958年7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1986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作品曾参加1989年全国第七届美展,1993年全国首届中国画展、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97参加“当代山水印象”展等重要展览,并获1998年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1991年“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铜奖、1992年首届全国花鸟画展佳作奖、1992年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铜奖、1994年第二届枫叶奖国际水墨大展金牌等。1997年中国当代艺术大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并获1989年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1991年“中国的四季”美术展铜奖、1992年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铜奖、1994年第二届枫叶奖国际水墨大展金牌、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收藏,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现代山水画库》、等大型画集。出版有《当代中国画精品集——林容生》、《林容生新工笔山水》。
周时源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周时源,(1914—1974)安徽金寨人。又名周仕元。1930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六霍起义。在红一、红四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等职。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连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人川。1933年初
全文:周时源,(1914—1974)安徽金寨人。又名周仕元。1930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六霍起义。在红一、红四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等职。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连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人川。1933年初任红四方面军总部连长。7月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二师二七四团营长。不久任团长。率部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在青龙关战斗中,指挥一个营突破敌军阵地,荣获红四方面军“夜袭常胜军”奖旗。1934年冬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1935年5月率部参加长征。同年10月奉命率部南下川康边作战。1936年4月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同年秋率部随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会师。1937年人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调到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六支队副参谋长兼三团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吉林省乾安县县长、辽西军区保安一旅团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华南军区西江军分区司令员,江西军区抚州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福安军分区司令员、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4年病逝。
卢建平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法学副教授,生于 1963年12月28日,浙江省人。男,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同年考取国家教委公费出国留学研究生,1984年赴法国蒙彼里埃〔MONTPELLIER〕大学法学院,师从国际著名刑法学家马克·安赛尔〔M. ANCEL〕及克里斯蒂娜·拉塞杰夫人〔C. LAZERGES〕, 19
全文:

法学副教授,生于 1963年12月28日,浙江省人。男,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同年考取国家教委公费出国留学研究生,1984年赴法国蒙彼里埃〔MONTPELLIER〕大学法学院,师从国际著名刑法学家马克·安赛尔〔M. ANCEL〕及克里斯蒂娜·拉塞杰夫人〔C. LAZERGES〕, 1988年3月以优秀成绩提前毕业,在同期赴法研究生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4月回国到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任教,1990年8月被聘为副教授,现任中国监察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第三届干事会干事,也是国际刑法协会会员。主要研究刑法、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所著博士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政策——分析与展望》在借鉴各国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主张广义的刑事政策,强调合理、协调、有效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纲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博得国内外专家好评。回国以后完成了大量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很好。承担国家青年社科基金《刑事政策研究》,国家教委资助《行政监察法制建设》等项目研究。主要译著有《新刑法理论》、《社会防卫思想》、《比较犯罪学》、《中国青少年犯罪及其对策》等。                  (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杭州市玉泉310027)

陈德松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高级工程师。汉族,生于1933年9月,广东省潮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同年到中科院新疆分院工作。历任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科技摄影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科技摄影、科研图片、航空遥感卫星图片冲洗及处理研究工作。拍摄了许多科技图片,有的被选用在科研成果上,
全文:高级工程师。汉族,生于1933年9月,广东省潮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同年到中科院新疆分院工作。历任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新疆科技摄影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科技摄影、科研图片、航空遥感卫星图片冲洗及处理研究工作。拍摄了许多科技图片,有的被选用在科研成果上,有的发表在《人民画报》、香港《中国旅游画报》、《新疆画报》等刊物上。1983年参加新疆罗布泊科学考察,拍摄多幅科考图片,被选用在《神秘的罗布泊画册》上(该画册1985年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发行)。曾参与主持中科院新疆分院成立30周年画册的编辑与图片制作。主要成果“航空卫星图片假彩色合成处理研究”1979年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78年参与完成的中科院“云南腾冲区域航空遥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1985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3年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荣誉证书。
杨国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Yang Guohua)1938年5月15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精密分离和精细化工研究工作。在稳定同位素分离、同分异构体分离等精密分离方面有精深研究。主持的“热扩散分离稳定同位素氖—20和氖—22研究”课题和生产工艺,产品填补了
全文:(Yang Guohua)1938年5月15日生。福建福州人。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精密分离和精细化工研究工作。在稳定同位素分离、同分异构体分离等精密分离方面有精深研究。主持的“热扩散分离稳定同位素氖—20和氖—22研究”课题和生产工艺,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1978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奖;“化学交换浓缩稳定同位素碳—13研究”课题,试验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化工部技术鉴定。代表性著作有《稳定核素的应用》和《稳定同位素分离》等;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矩形螺旋圈填料研制及放大效应研究》获1985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优秀论文奖,《碳—13浓缩及多级梯形级联过程数学模型研究》获1987年上海市原子核学会优秀论文奖,《硝基苯电解一步法合成对氨基苯酚新工艺研究》等5篇获上海化工研究院优秀论文奖。发明有“从硝基苯电解制备对氨基苯酚的方法”(专利号ZL90102989. 0)。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桂巷新村82号12楼11室邮编200062电话(021)2437752
李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Li Yaohua)1953年7月15日生。河南方城人。1980年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系毕业。河南省电力工业局高级工程师。从事通信技术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了20多个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在数据传输、图像通信、计算机通信方面有精深研究。其中“34Mb/s数字微波通道彩色电视传输”获电力部科
全文:政府科技成果奖,“JHB—1图像通信系统”获电力部科技成果奖。代表性著作有《电视监示设备》、《信号分析》、《数字微波公务》等;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通信信道与微波多径选择性衰落》等。取得国家专利4项,主要有
林耀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10年3月生,福建古田人。现任北京市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民族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顾问等职。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系,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40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学位。曾历任昆明云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全文:1910年3月生,福建古田人。现任北京市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民族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顾问等职。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社会系,获学士学位,1935年获硕士学位,1940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学位。曾历任昆明云南大学,燕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系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等职。主要著作有《金翼》(伦敦版,1947年)、《凉山彝家》(商务印书馆,1974年)、《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1958年俄文版,1966年德文版,1967年日文版)、《严复研究》(1933年)、《义序宗族研究》(1935年)、《贵州的少数民族》(1940年)、《从猿到人的研究》(北京耕耘出版社,1951年)、《西藏社会概况》(1955年)、《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与费孝通合写,1957年)、《原始社会史》(主编,中华书局,1984年)、《汉系家庭公社形态研究》(1984年)、《民族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合译有《世界史》(三联书店,1975年)、《六次危机》(商务印书馆,1972年)。松
林振翰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    林振翰           林振翰(1884年5月-1932年3月),盐政专家、翻译家。字永修,号蔚文,蕉城籍人。1911年翻译出版了 波兰籍 犹太人 柴门霍夫博士的著作《世界语》,是我国第一个将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   林振翰同时还是我国近代著名盐务专家,著有《
全文:    林振翰           林振翰(1884年5月-1932年3月),盐政专家、翻译家。字永修,号蔚文,蕉城籍人。1911年翻译出版了 波兰籍 犹太人 柴门霍夫博士的著作《世界语》,是我国第一个将世界语引进国内的学者。   林振翰同时还是我国近代著名盐务专家,著有《川盐纪要》、《浙盐纪要》、《淮盐纪要》、《中国盐政纪要》以及《闽盐纪要·沿革篇》、《精盐调查录》等。             生平简介     清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生于宁德蕉城一个封建地主兼小官吏的家庭。他的父亲林廷伸,号理斋,清末 举人,曾任福建罗源县教谕。林理斋是维新派首领 康有为的好友。康曾书“天下为公”条幅以赠。后因时政日非,理斋弃官归里,谋实业救国,创碧山小学以培育人才,在漳湾沿海一带垦农田三千余亩以济农,兴办茶叶精制厂以挽回利权。他所创办的“一团春” 茉莉花茶,曾获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盾奖。林理斋认为:“科举功名乃无用之事,学习西洋科学,振兴实业才能救国图强”。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林理斋送其十三岁的儿子林振翰到福州 美国教会办的格致书院学外文。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振翰十八岁,应试补弟子员,就读于鳌峰、致用书院;以优异成绩被选送北京清“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深造。他的治学态度是:必求甚解,学以致用。这时,他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波兰柴门霍夫的《世界语》,并翻译成汉语,写成《汉译世界语》一书。此书在宣统三年(1911年)经 英国乌克那博士校订后正式出版。初版一发行,即销售一空,之后又再版发行,他是第一个把世界语介绍给中国人民的翻译家。后又撰《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未刊)。他期望有一天世界各国只需用一种同一的文字,以便于世界各民族科学文化之交流。此时林振翰年方而立,但已崭露头角了。    宣统三年(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后, 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林振翰放弃学部考试例得举人的机会毅然返闽任《群报》主笔,极力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国元年(1912年), 福建省临时议会成立,林振翰初选时当选为议员,他目击贿选争竟者的丑行,遂愤而离去。     民国三年(1914年),应时任四川盐务稽核所经理的同学刘谦安之荐,赴蜀任该所一等课员。任上,他看到当时洋人会办控制中国盐政,盐税收入源源流入五国银行团金库,忧愤交加,自此弹精竭虑地钻研盐政一年多后,便写就《川盐纪要》一书,开中国盐政专著之先河。     民国八年(1919年),升任川南盐务稽核分所代经理。     民国十年(1921年),擢升代四川盐政使。此后,每移官一省,即留心考察该省之盐政。     民国十一年(1922年),调任 宁波盐务稽核支所助理,躬往实地调查后写成《浙盐纪要》。     民国十五年(1926年),调往十二圩盐务稽核支所,代理扬州、松江分所经理,又撰就《淮盐纪要》。     民国十八年(1929年),他在积十多年钻研之功和经历一番思索之后,于四川自流井任内写下《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文章鞭辟入里地指出"划地行盐,专商垄断,税则繁重,吏道太杂",乃盐政弊病之根源。同时又阐明改革盐政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产销引界,取消专商垄断,撤除关卡,产区就场征税,一次纳税之后,听凭远销,自由竞争,以繁荣盐业生产。此"以治本为重"的改革之议在当时财政界产生颇大影响,但却触及垄断盐商、贪官污吏、封建军阀的利益,因而横遭诽谤,林振翰被迫辞职离蜀,改任南京盐务总所秘书。蜀民为之镌"福国利民"去思碑,立于自贡山麓,以志思念。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党政府以"国用匮乏"议加盐税,每百斤征五元,议将垂决。林振翰力争,以为重税则民不堪命,而且私盐会愈多,是求税收增加却得其反,儿经申辩,盐税才减为三元,民困始得少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省盐务稽核所经理。他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为整顿闽盐,在职甫月余,躬往 厦门和闽江下游各盐场,归而规划兴革措施,撰就《闽盐纪要·沿革篇》。是年三月二十五日,正当他欲施展兴革抱负之际,却因用脑过度暴卒于 福州市仓前山太古坪,年仅四十九岁。他的死,引起许多社会有识人士的惊愕和哀叹。     在南京和福州分别开了追悼大会,数十百幅挽联词中,如“鹾政陨坠”、“国丧良材”等,深寄着惋惜之情。   林振翰殁后,灵柩归葬故里,墓在宁德县城北门外坑里村后的山头上,墓碑书:“四川盐运使林君蔚文墓”。前侧建有石顶石柱的“先芬亭”,亭内立大碑镌陈衍先生(《福建通志》作者)撰写的墓表。亭前石柱对联为:   生而为英,已矣一杯土!   死且不朽,卓哉千古名。 主要成就 两年磨砺 铸就《汉译世界语》   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在华沙发表了题为《第一书》的人类共同语方案,大约在1905-1907年,从 俄国、 日本和英法几个 不同渠道传入中国(当时比较流行的译法有“万国新语”、“爱世语”、“爱斯不难读”、“伊士卑兰语”等等,称为“世界语”则是从日文再译的), 上海、 广州、 南京等地陆续有人开班授习。不少同盟会员和留学日、欧的热血青年都大力支持,帮助推广。   在校期间,林振翰有幸接触到了世界语,对这种全新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他英语很好,很快掌握了这种语言。于是他用两年的时间,将世界语的创始人柴门霍夫的世界语《第一书》译成汉语,取名为《汉译世界语》,经英国学者乌克那博士审校后,于1911年正式出版。礼部郎中寿林栋曾为之作序,指出“学者能先熟是书”,不惟“习各国文学较易”,且可把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汉译世界语》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规范的汉译世界语教科书,初版发行很快就销售一空;因供不应求,曾一版再版。后来,林振翰又编写《汉文世界语互译辞典》,为世界语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值世界语问世100周年,我国邮电部为此发行了纪念邮票,宁德集邮公司同时发行了纪念封。林振翰《汉译世界语》对于已经能够掌握一门外语的人来说,不失为可走捷径的理想教材,编译者在“例言”中强调世界语乃一字母一音,无变音省音之苦,16条文法简明扼要,易记易学。我国对外宣传部门曾于1963年7月召开“全国第一次世界语工作座谈会”。时任外交部部长的 陈毅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一个人,只要汉语好,能掌握一门外语,又精通世界语,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宝贝。”他鼓励多培养这样的宝贝。 潜心盐政 出版多部专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林振翰放弃学部考试例得举人的机会毅然返闽任《群报》主笔,极力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国元年冬,众议员选举,初选当选,林目睹贿选争竞的“运动者”的丑行,发誓终身不做议员。后应任四川盐务稽核所经理的同学刘谦安之荐,赴川任一等课员。从此,他开始毕生研究中国之盐政。   1913年,窃国大盗袁世凯,指令财政总长周学熙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二千五百万英镑(约合二亿八千万银元)的借款合同,即所谓“善后五厘金币借款”。此项借款以中国之盐税收入作为担保。林振翰在稽核所任内,目睹中国盐政积弊殊深,财政大权操于外人之手,洋人会办飞扬跋扈,作威作福,深感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十分痛心。   为此,林振翰潜心盐政研究。他在四川任内,以调查川盐为己任。不到二年,即写成《川盐纪要》一书,创中国盐政专著之始。此后,每移官一省,随即专心该省之盐务。在 宁波任内,写成《浙盐纪要》,在 扬州任内,写成《淮盐纪要》。回闽仅一月,即写成《闽盐纪要·沿革篇》。在我国近代盐政史上,与 左习勤齐名,被誉为盐政两大专家。左为“历史派”,林为“统计派”。   同时,他毕一生精力于盐政之改革,考历代各家学说之利弊,参世界各国经济之得失,积以自己近二十年的调查研究,于1929年四川自流井任内撰就《以价廉物美之宗旨达福国利民之目的,为治盐唯一政策议》一文。他在这篇论著中,尖锐地指出清末民初实行“划地行盐,专商垄断,税则繁重,吏道太杂”乃一切弊病之根源。同时又阐明改革盐政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产销引界,取消专商垄断,撤除关卡,产区就场征税,一次纳税之后,听凭远销,自由竞争,以繁荣盐业生产。此“以治本为重”的改革之议在当时财政界产生颇大影响,但却触及垄断盐商、贪官污吏、封建军阀的利益,因而横遭诽谤,林振翰被迫辞职离蜀,改任南京盐务总所秘书。蜀民为之镌“福国利民”去思碑,立于自贡山麓,以志思念。   1932年,林振翰调任福建省盐务稽核所经理。他对家乡盐务倍加关心。为整顿闽盐,在职甫月余,躬往厦门和闽江下游各盐场,归而规划兴革措施,撰就《闽盐纪要·沿革篇》。正当他欲施展抱负之际,不幸于是年三月二十五日患脑溢血卒于福州仓前山太古坪邸居。他的死,引起许多社会有识人士的惊愕和哀叹。在南京和福州分别开了追悼大会,数十百幅挽联词中,如“鹾政陨坠”、“国丧良材”等,深寄着惋惜之情。   林振翰一生勤于著述,刊行问世之作有《汉译世界语》、《英文正字》、《中国盐政史》、《盐政辞典》、《川盐纪要》、《淮盐纪要》、《浙盐纪要》、《精盐调查录》等数百万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以其怀有强烈改革愿望的爱国者的贡献,受到人们的崇敬。他所热衷的世界语事业,仍以其勃郁的生命力为国内外许多继起的学者所拓展着。林振翰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