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监测技术在普光气田集气站场汇管和分酸分离器中的应用
-
作者:
薛霞 张鲁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田集输 汇管 在线监测 分酸分离器 应用
-
描述:在线监测一般分为超声波检测和声发射监测两种。根据普光气田集气站场汇管和分酸分离器不同程度的缺陷,相应选择了不同的在线监测方式,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最大程度发现了设备缺陷,保障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使用。在线监测能够及早发现活动性缺陷,达到良好的监测效果。
-
XDS特种不锈钢管槽式分酸器的设计特点与应用
-
作者:
严与辉 叶际宣 刘焕安 丁祖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燥塔 设计 分酸器 硫酸装置 吸收塔 应用
-
描述:介绍硫酸装置干吸塔用XDS特种不锈钢管槽式分酸器的结构、材料及应用情况。该分酸器采用宣达集团的XDS特种不锈钢制作,无需阳极保护;在结构上采用节流与溢流两级分酸,以保证分酸均匀性。该分酸器已在硫酸装置中用于干吸塔和低温位热能回收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
阳极保护槽管式不锈钢分酸器的应用
-
作者:
沈国栋 李崇贵 古新 曹刚 唐云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硫酸厂 阳极保护 设计 分酸器 槽管式 应用
-
描述:硫酸生产干吸效率与分酸器的性能即分酸效果密切相关。目前,常用分酸器主要有管式和槽式两种,所用材质已由早期的普通铸铁发展到低铬铸铁、合金铸铁,分酸点密度一般小于20点/m2。常用分酸器的分酸效果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铸铁
-
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纪要
-
作者:
林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船棺 学术讨论会 重要课题 古代民族 悬棺葬 民族史 长江流域 葬俗 武夷山 春秋战国
-
描述: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的一种葬俗。两、三千年来,流行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在东南亚等地亦有发现,甚至远播至太平洋诸岛。对悬棺葬的研究,是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解决上述地区民族史方面的问题,有着极为密
-
不寻常的葬俗:古峡迷雾话悬棺
-
作者:
郝国胜 任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悬棺葬 峡谷区 集中分布
-
描述:三峡地区多悬棺。三峡地区的“悬棺葬”反映了古代三峡区域民族的一种奇特的葬俗。上起奉节夔门,下至宜昌南津关,全长约190公里的三峡峡谷区域,先后发现了著名悬棺点凡十余处,它们集中分布在峡区及长江支流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
美哉,僰人悬棺
-
作者:
李帮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物 使人 葬式 僰人悬棺 珙县 葬俗 小舟 动物画 去蜀 令人
-
描述:假日,几位朋友邀我去蜀南珙县"僰人悬棺",经两个多小时的旅程后下车,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翻过山拗,便见那奇异、壮观的僰人悬棺葬地。据介绍,"僰人悬棺"以奇异独特的葬式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学者和游客。相传,"僰人"是我国古代西南的少数民族。悬棺又为僰
-
不寻常的葬俗:古峡迷雾话悬棺
-
作者:
郝国胜 任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随葬品 三峡地区 长江 悬崖峭壁 战国时期 悬棺葬 葬俗 两岸 集中分布 区域民族
-
描述:三峡地区多悬棺。三峡地区的"悬棺葬"反映了古代三峡区域民族的一种奇特的葬俗。上起奉节夔门,下至宜昌南津关,全长约190公里的三峡峡谷区域,先后发现了著名悬棺点凡十余处,它们集中分布在峡区及长江支流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
不寻常的葬俗:古峡迷雾话悬棺
-
作者:
郝国胜 任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随葬品 三峡地区 长江 悬崖峭壁 战国时期 悬棺葬 葬俗 两岸 集中分布 区域民族
-
描述:三峡地区多悬棺。三峡地区的悬棺葬反映了古代三峡区域民族的一种奇特的葬俗。上起奉节夔门,下至宜昌南津关,全长约190公里的三峡峡谷区域,先后发现了著名悬棺点凡十余处,它们集中分布在峡区及长江支流两岸的悬崖峭壁上。
-
人在画中游──神农溪漂游记
-
作者:
陈建国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悬棺葬 短嘴金丝燕 二级保护动物 土家族 神农溪 长江三峡 传统舞蹈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鹅卵石
-
描述:人在画中游──神农溪漂游记陈建国神农溪,位于鄂西巴东县境内,巫峡东端北岸,北临原始森林神农架,南通长江三峡游览区。两岸风光涛能,神妙莫测,新近被辟为国家旅游胜地。神农溪,全长60多公里,沿途接纳了17条溪涧,婉蜒南下,最后汇入长江。溪水清澈见底,能见...
-
回望三峡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长江 黄河大堤 大宁河 江汉平原 澶渊之盟 悬棺葬 南朝文学 《九歌》 大自然
-
描述:江水悠悠。当危崖耸峙、如刀劈般的夔门迎面扑来,屏障般遮在两旁,原本极开阔的视野忽地局促起来。平缓的江水顿如脱缰野马,拥挤着,跳跃着,咆哮奔腾,那掩映在绿荫中的白帝城几乎是一闪而过。就像古诗里说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天仿佛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