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黄龙地区宗教文化研究
作者: 潘显一 唐思远 汪志斌  来源:成都:巴蜀书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松潘县  宗教文化  研究 
描述:本书作者全面系统阐述了黄龙地区多民族多种族信仰的由来,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实地考察,付诸于现代旅游背景下加以深思,从历史学、文化学诸多方面给予黄龙宗教文化以全新的梳理,是一部研究黄龙地区宗教文化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目。
武林旧事 老底子杭州话
作者: 曹晓波  来源:杭州:杭州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吴语  方言介绍  杭州市 
描述:本书作者收集了杭州话中比较有特色,但又不为外地人所轻易理解的词语。力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杭州话作一研究探讨,对一些方言的历史由来,以及它们在坊间市井中的使用语境,以率性闲适的随笔形式作一述说。同时配以相应的市井老照片,读来更觉形象,有趣。
依依惜别话感恩 喜事悲唱说哭嫁
作者: 谭德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亲  哭嫁歌  养女  新娘  感恩  婚庆  土家族  长大  自伤  仪式 
描述: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这是土家词人彭勇行用竹枝体状写土家人唱哭嫁歌的情景,"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道出了听哭嫁歌的感受。哭嫁,这种土家族独特的仪式,饱含着出阁在即的姑娘对父母亲友的感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依依惜别话感恩喜事悲唱说哭
作者: 谭德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养侬长大又陪妆,养女由来也自伤.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这是土家词人彭勇行用竹枝体状写土家人唱哭嫁歌的情景,“最是哭声听不得,一声宝宝一声娘”道出了听哭嫁歌的感受.哭嫁,这种土家族独特的仪式,饱含着出阁在即的姑娘对父母亲友的感恩和依依不舍的情怀.
从《穹窿山执事规范》看清初全真道与正一道的融合
作者: 李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穹窿山  清初  江南  执事  规范制度  正一道  住持  全真道  大融合  道教宫观 
描述:《穹窿山志》全书共六卷,前四卷为杂录、序记、疏引等作,后二卷为纪游览题赠之诗,从内容上讲是道教宫观方志书,另有大量山水、人物版书,是道教宫观志书中极少见的。《穹窿山志》于康熙初年付梓刻印,流传于世,为研究上真观的由来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穹窿山
道教龙门派源流考略
作者: 王志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闵一得  全真教  朱元璋  龙门派  王常月  道教  正一道  全真道  邱处机  源流考 
描述:道教龙门派源流考略王志忠语有“龙门、临济半天下”,全真教龙门派自清初以来传播之广与徒众之多,实属罕见,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地位和影响。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有关史料加以科学的甄别和分析,探讨了关于龙门派的派名由来、创派人以及形成和兴盛的过...
开台澎湖天后宫的乞龟
作者: 高启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龟甲  澎湖  国人  乌龟  甲骨文  天后宫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 
描述:一、澎湖乞龟之由来国人对乌龟的喜爱可以远溯到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南省出土的仰韶文物中.已有龟纹图案.段商的甲骨文也有刻在龟甲上的情形。乌龟以其长寿、祥瑞的象征,与龙、风、麒瞵并称四灵兽.大量出现在民间祭典或生命礼俗之中。
读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
作者: 张克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林国平  书评  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兆恩与三一教》  九序心法 
描述:读林国平《林兆恩与三一教》张克伟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嬗变的历史思潮来看,三教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其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牟子所撰写的《理惑论》。自始以后,三教合一的思想逐渐流行,终于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宋元时期,公开倡导三教合一论的知识分子...
大土苗族自然崇拜的生态效应与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 江兴龙 吴正彪 张明珍 吴昌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大土苗族 
描述:本文在阐述大土苗族自然崇拜传统文化的形成、由来及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了自然崇拜在当地社区森林生态系统维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效应。并从道家、儒家、佛教的生态伦理道德,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角度,对其自然崇拜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有益探讨。
浙江畲族山歌中假声运用研究
作者: 郭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演唱  畲族  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艺术  艺术创作  假声运用 
描述:畲族文化古老而深厚,畲族山歌有着独特的魅力.音乐界涉及畲族山歌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颇丰.但对畲族山歌演唱中假声运用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对畲歌的基本特征,假声形成原因及假声的运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对畲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页 1 2 3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