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礼教思想史
作者: 蔡尚思撰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思想史  中国 
描述:蔡尚思先生在八十五岁高龄时撰写的《中国礼教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上关于礼教思想的填补空白之作。全书取材庞杂,选取了自先秦至民国代表人物一百六十余名,逐一概述其思想特色及其在传统礼教史上的影响,立论有据,对于前人和旁人的研究,力避人云亦云,陈陈相因,而务……
鸳鸯湖棹歌
作者:   朱彝尊  来源: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清代  中国  古典诗歌  诗集 
描述:本书为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创作的一百首关于嘉兴风物的七言绝句诗,书中描绘了浙江嘉兴的水乡风貌,并配以详细的注释和丰富的插图。本书还附有民国时期陶元镛编纂的《鸳鸯湖小志》,帮助读者了解嘉兴地区的历史人文。
镇江出土金银器
作者: 镇江博物馆  来源:北京:文物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金银器  镇江市  图录  考古 
描述:本书收录了镇江地区出土的金银器二百余件(套),时代上起东周,下至民国。尤以丁卯桥唐代窖藏金银器为最,其中银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酒令筒、酒令旗、酒令筹等一套酒令器具为首次出土,国宝级文物。
声色凤凰
作者: 章小堂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声色凤凰》  散文  中国  当代  章小堂 
描述:沈从文在《凤凰》中这样描述故乡: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本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从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这地方本名镇竿城,后改凤凰厅,入民国后,改名凤凰县
新四军烈士遗属王兰英跨世纪的凄美故事:一百年,从苦到甜
作者: 毛彩云 许峰 阎康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兰英  凄美  遗属  民国时期  农户家庭  新四军  故事  烈士 
描述:1912年,清王朝覆亡,中国进人民国时期。第二年,王兰英出生在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友爱村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这是一个苏北水乡的小村,民风淳朴,生活平静。
周文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846.11—1915.1)济南军械局局长。字锡成。无锡雪浪乡方桥旺巷后浜人。志行孝义,秉性刚直。太平天国战役之后,提倡工商实业,弃儒学工,赴上海铁厂习业。不数年,技术大进,尤工枪炮之学。年24新婚半月,即与同事郑仲山等去日本机械工艺厂,考察军械、制造枪炮、潜心探究、进步神速。归国后被山东巡抚张
全文:品蓝翎。民国3年9月,辞职归里,即病殁。子仲海,承父业,在军械局任职。次仲江,任开化乡董,主修民国11年《周氏宗谱》,创办及时小学校,自任校长多年。(周氏宗谱)
卢文卿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团政治委员,参与并领导了闽北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重大军事行动,1935年初,与师长黄立贵率领独立师第一团和第三团
全文:团政治委员,参与并领导了闽北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重大军事行动,1935年初,与师长黄立贵率领独立师第一团和第三团北出江西,连续攻克了紫溪、杨村、湖坊、盖竺、陈坊等村镇,计歼国民党正规军队及地方民团近千人,并成
郭公木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又名梦熊,字卓如,乳名以焯。清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生于斜滩。早年负笈福安及福州,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私立福建政法学校,民国4年(1915),由学校选送赴日本深造,民国6年(1917)毕业于早稻田
全文:又名梦熊,字卓如,乳名以焯。清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生于斜滩。早年负笈福安及福州,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私立福建政法学校,民国4年(1915),由学校选送赴日本深造,民国6年(1917)毕业于早稻田
程德全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公元1860—1930年)近代四川云阳人。字雪楼。早年以知州衔任黑龙江营务处总办。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升记名道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署黑龙江将军,次年,改署巡抚。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授奉天省巡抚。对俄、美、日侵略者妥协屈服,主张东三省对帝国主义“门户开放”。宣统
全文:清政府改组内阁,宣布立宪,以抵制革命。后见革命形势不可阻挡,乃于巡抚衙门前挂上“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招牌,自任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要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内务总长,与章炳麟、张謇
读宋杂录六则
作者: 蔡润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避讳  唐太宗  庄子  袁枚  张昌宗  武则天  逍遥游  宋之问  司马承祯 
描述:避讳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特别的风俗,即在民国之前,凡书写或言说都要避免直接写出或说出君父尊亲的名字,必须用到相关文字时,则以同音或同义字替本字,或者用原字而省缺笔画以避之,是为"避讳"。据说,其俗始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就中,对于孔子及当代帝王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