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甘肃省会宁县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他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一般干部、科级、县级和地(厅)级职务,现已离休。他自幼聪颖好学,在学校是高才生,还爱好书法,且有过人之处。在任职的40多年间,共书三亿多字,造诣较深,小有名气。近年,他不拘一格,积极探索,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洒脱奔放,别具风格,笔锋雄峻,犹如铁枝梅花。他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功力深厚,艺术水平超群,笔墨技法意境都很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高的收藏价值。在国内外书法展赛中,获奖数十次,还获国际书法特等金奖和金、银、铜奖十多次。也应邀出访了美、日、法等十多个国家。并在北京、香港等十多个大城市展出,受到各界的好评。同时在人民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名流周刊》、文艺报、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世界知识画报、《中华名流》、《瞭望》周刊等十家报刊杂志上登载。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商务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等数十个单位还收入他们的互联网络。并以嘉宾应邀出席了国内外一些社团举办的多次大型书画笔会和重要节日的庆典活动。其作品和简历特邀入编《中国书法古今名家选集》、《中国杰出书画名家大师精品集》、《中国当代艺术最具有收藏价值的作品50例鉴赏宝典》、《共和国名人大典》、《国际著名书画家百杰》、《世界书画名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百多部大型典集。他还是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国际美联硬书委员、国际美联中国中南执委会高级学术委员兼常务理事、国际书画名家、世界杰出华人书画艺术名家、世界艺术名人和德艺双馨艺术名家、世界华人风云人物和荣誉博士、世界文艺研究员和特级书画师、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名誉会长、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和特殊贡献金色勋章、世界书画名人认定委员会高级专家和名誉总裁、世界华人科教文成果博览会评委、世界华人远程学院教授和研究员、国际羲之书画院名誉院长和终身荣誉教授、中华文艺研究中心名人名作评审委员会高级评审员和名誉总裁、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研究院理事、中国艺术网理事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名家大师、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名家、中国最具有收藏价值艺术作品的书法名家、翰墨中国艺术名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名家、中国跨世纪功勋艺术名家、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国学杰出艺术家、国际中华优秀作家、世界汉诗协会国际代表大会主席团委员和世界汉诗艺术家荣誉勋章、中国评论月刊杂志社特邀评论员、“名星杯”全国诗书画影大奖赛评委、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吉林等九省市区的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常务理事、首席教授、高级艺术顾问等百多个荣誉和艺术职称、职务。近年,他还敬录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诗词和格言等30多万字(加上已给34个省市区社会团体和华国锋、汪东兴、宋平、费孝通、程思远、毛新宇等个人书赠的作品共40多万字),先后在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李大钊纪念馆、中共“一大”纪念馆、“二七”工人大罢工纪念馆、农民革命运动纪念馆、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瑞金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路上的20多个纪念馆、天津和江苏周恩来纪念馆、朱德故居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八位元帅纪念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白求恩纪念馆、张思德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20多个省市区的烈陵园和纪念馆、大庆油田纪念馆、大寨展览馆、雷锋纪念馆、“两弹一星”基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报社、北京大学、全国人大迎香港回归、西安等六个碑林、甘肃省党史研究室、博物馆和档案馆等100多个馆内收藏。他的书法作品还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展出和收藏,其简历作品已收入国际互联网络和文化部的中国国际艺术品网上市场展览,并在180多个国家交流。国内外市场价格和国际美联等润格都是每平方市尺人民币5千元(600美元),所得收入他都用于扶贫、捐资办学和救助失学的儿童。
1962年生,博士,研究员,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现任国际陨石学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陨石学及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直从事陨石学与天体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在极端还原陨石中首次发现超新星成因的氮化硅和新类型的超新星成因碳化硅;在陨石中首次发现灭绝核素36Cl存在的直接证据,给出太阳星云初始的(36Cl/35Cl)比值,不仅有力支持灭绝核素超新星爆发成因的理论,并且36Cl将成为研究太阳系早期低温过程的新的同位素时钟;发现新的富Ca, Al包体类型,揭示不同富Ca, Al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构建了太阳星云早期的演化框图,提出不同化学群陨石富Ca, Al包体同成因和同来源的观点和证据;首次发现EL3型陨石,确证EH和EL群陨石具有独立的母体,揭示极端还原条件下星云凝聚和母体热变质的特征,建立了EH群母体撞击破碎再重新堆积的新模型;对火星和灶神星等特殊陨石开展研究,揭示它们各自复杂的岩浆演化、冲击变质等历史,并在火星陨石中发现多种次生矿物及其集合体。 其他研究方向还包括陨石的分类,陨石的冲击变质,地外物质的化学组成,地外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地质界线与地外撞击事件,以及南极陨石与宇宙尘的野外考察和回收等。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010)62007112 电子邮件: LinYT@mail.igcas.ac.cn 网页: www.yunshi.ac.cn 代表性论文: Lin Y., Kimura M., Miao B., Dai D. and Monoi A. (2006). Petrographic comparison of refractory inclusions from different chemical groups of chondrites. Meteorit. Planet. Sci. 41, 67-81. Lin Y., Guan Y., Wang D., Kimura M. and Leshin L. A. (2005.) Petrogenesis of the New Lherzolitic Shergottite Grove Mountains 99027: Constraints of Petrography, Mineral Chemistry,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Meteorit. Planet. Sci. 40, 1599-1619. Lin Y., Guan Y., Leshin L. A., Ouyang Z., and Wang D. (2005) Short-lived chlorine-36 in a Ca-Al-rich inclusion from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Pro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2, 1306-1311. Lin Y., Kimura M., Hiyagon H., and Monoi A. (2003) Unusually abundant refractory inclusions from Sahara 97159 (EH3):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other groups of chondrites.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7, 4935-4948. Lin Y. and Kimura M. (2003) Ca-Al-rich inclusions from the Ningqiang meteorite: Continuous assemblages of the nebular condensates and genetic link to Type Bs.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7, 2251-2267. Lin Y., Kimura M., and Wang D. (2003) Fassaites in compact Type A Ca-Al-rich inclusions in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Evidence for heating event in the nebula. Meteorit. Planet. Sci. 38, 407-418. Lin Y. and El Goresy A. (20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paque phases in Qingzhen (EH3) and MAC 88136 (EL3): Representative of EH and EL parent bodies. Meteorit. Planet. Sci. 37, 577-599. Lin Y., Amari S., and Pravdivtseva O. (2002) Presolar grains from the Qingzhen (EH3) meteorite. Astrophys. J. 575, 257-263. Lin Y. and Kimura M. (2000) Two unusual Type B refractory inclusions in the Ningqiang carbonaceous chondrite: Evidence for relicts, xenoliths and multi-heating. Geochim. Cosmochim. Acta 64, 403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