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美术
-
作者:
徐青青 来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民间美术 教材
-
描述:本书根据高校该课程的课时设计,本书从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到国内外民间美术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虽然内容较简单,但整个框架结构很明确,将民间美术所涵盖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讲述。内容基础,涉及面丰富,符合高校课程需要。
-
走进民族神秘的世界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哲学探究
-
作者:
张胜冰 肖青 来源:北京:民族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艺术哲学 少数民族
-
描述:本书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事象入手,去探讨和梳理少数民族艺术哲学的文化内涵。本书广泛涉及到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原始歌谣、民间史诗、宗教乐舞、图腾艺术、造型文化、当代审美文化等众多领域中的艺术哲学命题,展现出西南少数民族艺术哲学的丰富多彩和多元形态。
-
近代日本龙谷丛林中的两位汉诗作家——铃木天游和藤岛梦陶
-
作者:
水原渭江 黄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诗 作家 丛林 诗歌格律 佛教文化 日本 诗歌思想 作品 临济宗 大正时代
-
描述:日本近代丛林诗人的风尚甚有一比,它是丰富的佛教文化之光隐约的香花。虽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五大丛林诗歌的精彩(译按:五大丛林,指临济宗五大寺院。临济宗系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属南宗的南岳一系,于公元十二、十三世纪间,由日本和尚荣西、辨圆等相断传入日本。
-
台北市大安社区大学办学实践的启示
-
作者:
戴建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办学实践 大安社区大学
-
描述:随着我省开放大学体系实体架构的基本确立,如何有效承担起加快社会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领军责任,成为我省各级开放大学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台北市大安社区大学在长期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积累的极为丰富的办学经验,非常值得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我省各级开放大学借鉴。
-
汇集中考精华,深度剖析圆“道”
-
作者:
刘春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问题转化 动态变化 勾股定理 深度剖析 运动情况 中考数学 综合题 知识点 动态问题 等腰三角形
-
描述:中考中常常会出现关于圆的综合题,而有的同学惧怕此类大题目,主要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综合题中常常不是某一个知识点难,而是其中涵盖着多个知识点,问题较复杂.综合题中的动态问题是近年来中考数学的热点之一,而动态问题中,又以圆的动态变化最为丰富.关于圆的运动问
-
全真道研究综述
-
作者:
王晓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真教龙门派 王重阳 研究成果 道教史 教学研究 道教仪式 内丹心性学 全真道 金元时期 丘处机
-
描述: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全真道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在国内,除了陈垣先生的著作外,郑素春《全真教与大蒙古国帝室》(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着重研究蒙古帝国时期(1206-1259)全真道与汉廷的关系;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三联书店1995年版)阐发
-
浅析全真道戒律的社会控制功能
-
作者:
唐怡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控制功能 约束 维系 全真道戒律 弥补
-
描述:全真道戒律是全真教对教徒言行、思想的规定,是教徒在修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内容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这样一种具有伦理内涵结构的全真道戒律所产生的社会控制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1)对个体的双重约束;(2)对教团组织的维系功能;(3)对国家法规的弥补功能。
-
葛洪《神仙传》创作理论考源——以《左慈传》为考察中心
-
作者:
何剑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神通 神仙传 变化术 左慈 志怪小说
-
描述: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传统和魏晋之际输入中土的佛教神通观是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等方士变化之术的两个理论来源。其中后者极大丰富了道教物类变化术的表现类型,对中古志怪小说表现神通情节和神通道人起到示范作用,而此一特征早在葛氏写作《抱朴子内篇》时已肇其端。
-
试论诸葛亮的成才道路
-
作者:
戈春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交友活动 读书方法 刘备 诸葛亮 葛玄 三国志 朋友 庞德公 诸葛亮传 成才道路
-
描述:诸葛亮一生功业卓著,被誉为聪明才智的象征。诸葛亮所以成才,与其丰富的生活阅历、审慎的交友活动分不开,读书目标明确、方法正确、兼容並蓄、联系实际,更是重要因素。 诸葛亮有过于谨慎的性格缺陷,这与家庭影响、当时士大夫的社会心态及其实践环节中的某些局限密切相关。
-
司马承祯的修道思想
-
作者:
汤其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服气 司马承祯
-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茅山上清派服气养神内炼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禅定学说和儒家正心诚意的思想,提出了以坐忘炼神,以“五时”、“七候”炼形的修道成仙理论。这一理论既丰富发展了上清派的修炼理论,又为晚唐两宋的内丹学产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