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徐志摩散文中的“自然崇拜”
作者: 胡应轩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现代文明  近自然  自然景物  回归自然  自然崇拜  康桥  青年运动  散文  五四以来 
描述:徐志摩散文五四以来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其中以“自然崇拜”为命题的散文尤其引人注目。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作家在他的散文中对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大自然所作的有着强烈感情溢露的议论或是虚虚实实、绘声绘色、超凡脱俗,飘散着灵气,充满着神秘色彩的描摹刻画,
试论华兹华斯《露西组诗》中对自然的崇拜
作者: 郑平坪 张晓芬 杨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激情  抒情诗  大自然  露西组诗 
描述:露西组诗是英国诗人华兹华斯1799年所写的五首抒情诗,是关于诗人对一位纯洁的年轻女子露西的爱恋,以及失去挚爱后的痛苦。露西与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体现了华兹华斯一系列的诗学思想:诗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应描写人类本质的情感。
北方民族萨满服饰的原始崇拜观念
作者: 丛彦博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始祖意识  萨满服饰  动物崇拜 
描述:萨满服饰中蕴含着大量的象征符号,被赋予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萨满信仰的原始崇拜观念,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共同心理意识及功利性价值取向。本文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服饰为例,试对萨满服饰中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始祖意识加以探讨。
原始宗教中神化的自然崇拜
作者: 唐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始宗教  神化  大自然崇拜 
描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弱小,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图腾崇拜就成为原始宗教仪式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从土地崇拜、天体崇拜、山石崇拜、河水崇拜、火崇拜等五个方面阐述原始社会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直接崇拜。
药山禅指要
作者: 本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禅道  自然生态环境  沙弥  曹洞宗  洞庭湖  深海底  公案  荆棘林  禅僧  李翱 
描述:药山禅指要本光三十六世药山惟俨禅师湖南澧州药山惟俨禅师,禅道继承石头希迁禅师。希迁禅师乃青原行思之惟一得法弟子。青原系六祖慧能上首法嗣。以故,惟俨禅师禅道与从上祖师一脉相承。师住澧州药山,弘禅道,参学衲子甚众,当时即形成参药山禅之风气。与百丈怀海禅...
提高素养 振兴道风 服务社会──祝贺传戒、授箓圆满举办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完善自我  社会主义  道教徒  提高素养  授箓  中国道教  有道之士  正一道  两个文明建设  服务社会 
描述:提高素养振兴道风服务社会──祝贺传戒、授箓圆满举办本刊编辑部中国道教协会于1995年秋冬之际,在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和江西龙虎山圆满举办建国以来全真派第二次开坛传戒和正一派首次开坛授仪典。这是道教界1995年的两教务活动,也是新中国道教的重大教务活动...
豫南民间道教音乐及其功能刍议
作者: 金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功能  民间道教音乐  豫南 
描述: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道。豫南民间火居道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功能。
道教洞天福地:青城山
作者: 万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支  青城山  洞天  中国道教  西南  天师道  都江堰市  四川省  名山  司马承祯 
描述: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为,中国道教名山及道教发源地之一。宋张君房撰《云笈七签》引唐司马承祯《洞天福地记》将其列为道教十洞天中第五之青城山洞名,曰"宝仙九室之洞天",属"青城丈人"治之。青城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因其山林"青翠四合状,如城郭
真武大帝神像开光庆典暨玄天上帝文化交流活动在宜宾真武山道观举行
作者: 张兴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家学者  文化交流活动  真武  宜宾  庆典  上帝  道观  神像 
描述:11月21日,真武大帝神像开光庆典暨玄天上帝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宜宾真武山道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高道大德和社会善士1000多人参加了活动。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王哲一,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
略论陈靖姑文化的多重内涵及其意义
作者: 游友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民俗信仰  道教文化  民间神  文学形象 
描述:陈靖姑是民间神、女神、妇幼保护神、生命之神。陈靖姑文化发扬了道教文化积极进取、生机勃发的一面;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创作对陈靖姑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民俗信仰使陈靖姑文化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在闽地,出现陈靖姑与妈祖这两个保护神、女神,实属一文化景观。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