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道教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
作者:
丁常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祖先崇拜 杨维桢 越文化 上海城墙 上海地区 正一道 松江 道观 《上海道教》
-
描述:文明而古老的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春秋时期便成了吴、越文化的发源地,周时,太伯、仲雍来到上海,随之带来了中原文化,遂与吴、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上海的古文化。这里民俗多信巫祝,传统的天神崇拜、山川日月崇拜和祖先崇拜均早有流传。
-
龙虎山正一观
-
作者:
聂亮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活动中心 张道陵 中国道教 《老子想尔注》 旅游开发 龙虎山 正一道 《水浒传》 天师道
-
描述:正一观坐落在道教称为三十二福地的江西鹰潭市龙虎山脚下,它座东朝西,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据《龙虎山志》载:汉和帝时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真人...
-
对36名职业“正一道士”的SCL—90测试结果与分析
-
作者:
柯淑真 翁信会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职业 SCL—90 躯体化 强迫症状 因子分 结果与分析 精神病性 正一道 症状自评量表 敌对性
-
描述: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他对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广泛的影响。作者采用SCL—90测试了“正一道士”的精神卫生状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文调查了泉州职业“正一道士”共36人,年龄20~59岁,均为男性。1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葛玄与《老子五千文》
-
作者:
袁志鸿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天台山 道教人物 操守 长江下游 葛玄 性格 老庄
-
描述:唐道教中有四位著名的神仙,被尊称为天师,葛玄就是其中的一位.葛玄是三国时的道教人物,他性格安闲淡泊,内足无求,好弹琴、诵老庄,十五六岁即已名振江左(指长江下游地方).根据其操守品德,当地的贤良想推荐他为掾的职位,但葛玄干脆穿起道装,到浙东天台山中精思修道去了.
-
葛玄与铅山葛仙山
-
作者:
邹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人不知 宗教政策 道教 葛仙山 葛玄 旅游者 铅山县 武夷山 一届三中全会 政府管理人员
-
描述:说到葛玄无人不知,说到葛仙山涉足其境者则相对少了。然而在葛仙山附近方圆千百里的群众以至几千里的香客们旅游者们对它的膜拜、神往,自古至今皆达到狂热的程度。 葛仙山地处江西铅山县境东南部,为武夷山北坡支脉,主峰高1096米。据史载,葛仙山
-
《中国葛仙山碑林墨迹荟萃》出版发行
-
作者:
宁明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书画精品 人物造型 独特风格 葛仙山 碑林 八卦图形 墨迹 《水浒》 排列组合
-
描述:始建于北宋元佑七年(1092)的江西葛仙山宫观,是道教第二十八代神仙葛玄修道飞升之处,山上有佛教慈济寺同在,山峰奇秀,云生幽谷,林木葱笼,环境幽雅,名扬海内外。宫观管委会为进一步扩大葛仙山知名度,意向海内外征集墨稿,兴建“葛仙山碑林”。此一举措得到铅...
-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
-
作者:
谢正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司马承祯 心性
-
描述:作者从道与心、工夫论、道与形3个方面探讨了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指出其坐忘主静说将重玄的心性论具体化为道教的修行实践,主张“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的形神合一论,对后世道教内丹和宋明理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
司马承祯生平及其养生思想探析
-
作者:
刘霖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隐子养生书》 养生 司马承祯
-
描述:司马承祯(639~727年)是唐代著名高道,字子微,号白云子,唐代温县人。司马承祯身为道士,主张“无为”。他在其著作《天隐子养生书》中以简洁的文辞,分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五部分讲道(亦即讲述养生方法),阐述了其丰富的养生思想。
-
论司马承祯《坐忘论》心性思想
-
作者:
张宇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道 命 心性
-
描述:司马承桢,字子微,法号道隐,唐太宗时生人(公元646年),卒于公元735年,享年八十九岁.其少慕道法神仙,颇好辟谷导引之术,其又勤修安心坐忘之法,有《坐忘论》传世.本文讨论了《生忘论》里的心性思想,指出其释儒之语下的道家修炼思想.
-
初唐诗杂考(三十五)
-
作者:
杨墨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唐诗》 赠答诗 陈子昂 《旧唐书》 隐逸生活 初唐诗 杂考 神功 司马承祯 宋之问
-
描述:宋之问·司马承祯赠答诗系年辨《全唐诗》卷五十一宋之问《冬宵引赠司马承祯》诗云:“独坐山中兮对松月,怀美人兮屡盈缺。”司马承祯答诗云:“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有人认为之问赠诗作于神功元年后,理由是“敕麟台监李峤饯之于洛桥之东”(《旧唐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