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初期全真道的自由平等观念
作者: 强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  真性  清净  自由  平等 
描述:全真道对平等自由问题的广泛关注,是中国哲学发展到宋金元时期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而倡导三教合一的全真道能够迅速崛起、发展,同王重阳开创的被七真光大的思想主张密不可分。考察新兴道教派别的精神创造的内容,将是揭示中国哲学与宗教发展成长进程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玄门功课中的尊道贵德和爱国爱教
作者: 赵嗣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要内容  道教  爱国爱教  清静无为  诵经  全真道  祖师  金丹大道  尊道贵德  制度建立 
描述: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匠2000年的发展历史中,道教形成了一整套教理教义和仪轨规范,并且相互联系、互有反映.作为一名全真道士,笔者以每日的玄门功课为例,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尊道贵德思想和爱国爱教情怀.
集领袖与学者于一身的天师张宇初
作者: 丁常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藏》  道教文化  道教教义  张宇初  道教徒  张三丰  龙虎山  太极  正一天师  内丹修炼 
描述:张宇初是明以后最杰出的道门领袖和教内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对明代道教尤其是正一道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张宇初的生平活动、道教思想。文化建设、道术修炼以及加强教内规戒建设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综述
作者: 杨世利 王济和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屋山道教  研讨会  司马承祯 
描述: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
作者: 卢国龙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思想理论  《易》  内丹道  《周易》  魏晋玄学  道教学  重玄学  《老》《庄》  司马承祯 
描述:论唐代《易》、《老》兼综的道教学风卢国龙唐代道教的思想发展,在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经历了一次大的转折,即由重玄之道转向内丹道。重玄与内丹,在心性修养的层面上是相通的,但二者又有差别。前者是一种思辨哲学,即从本体论的高度思考性灵超逸等问题,又因宗承老子学...
建筑工程制图教学的美育
作者: 王兰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程制图教学  美育  素质教育 
描述: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加强美育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大有裨益。本文就建筑工程制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进行了阐述。
开拓民间宗教研究的新领域──《林兆恩与三一教》评介
作者: 战继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宗教结社  林兆恩  三教合一  理论体系  新领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民间宗教  三一教  社会思潮 
描述:开拓民间宗教研究的新领域──《林兆恩与三一教》评介战继发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异中有同,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彼此渗透,而逐渐走向融合,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三教合一的思想萌芽于东汉末年,此后逐渐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援儒释道或...
男权社会中的女神崇拜:福建妈祖崇拜原因探析
作者: 黄海燕 李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巫  妈祖  母亲崇拜  海神  男尊女卑 
描述: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妈祖作为一个女神,她的崇拜不但有没被遏制反而得到历代朝廷的褒封,一度超越其他众神成为我国至高无上的海神,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古代福建社会的特性、古代福建人的母亲崇拜心理、闽人崇拜女巫的潜意识三大点来阐述。
殷墟甲骨文化影响之浅探:自然崇拜的力量
作者: 吴芬芬 徐小霞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自然崇拜  自然神  甲骨文 
描述:甲骨文作为上古时代的真实镜像,蕴含着深厚的华夏民族精神。本文通过研究位于中原地区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片所记载的内容,来说明甲骨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甲骨文里的"自然崇拜"观对后代"天人合一"思想数千年的影响。
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作者: 杨宗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崇拜  生态保护  云南壮族 
描述:云南壮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反映出壮族的自然至上和人与有生命的自然物之间的平等关系的生态文化观。壮族的自然崇拜在客观上对生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种植根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心理上的迷信思想,影响壮族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