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兴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42) 江西瑞金人。11岁给地主放牛,15岁当长工。1927年,领导瑞金小埠脑及荠马岗群众,打土豪、捣地主的粮仓,投身革命活动。1929年,在瑞金参加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
全文:(?~1942) 江西瑞金人。11岁给地主放牛,15岁当长工。1927年,领导瑞金小埠脑及荠马岗群众,打土豪、捣地主的粮仓,投身革命活动。1929年,在瑞金参加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
王定国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38~ )宁夏陶乐人。1956年毕业于兰州西北民族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体育记者协会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研究会理事、内蒙古摄影家协会理事、内蒙古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文联副主席、内蒙古《锡林郭勒日报》摄影部主任、主任记者。创作有摄影作
-
全文:作品展览。《兴旺的草原》、《水草丰美》等入选全国、华北、自治区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学校体育》、《内蒙古画册》、《中国农垦》等画册。《万马奔腾》、《干旱草原钻出清泉水》、《夕阳西下》等获全国、自治区的一
-
王之臣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01)直隶沧州著名义和团首领。青县三呼庄人。1900年6月14日,王之臣率领团众万余人进入沧州城,据河西菜市口为据点,并命令全城居民遍插红旗,号召焚毁教堂,四邻响应集者2万人。由于当时清淮军乐字营统领梅东益、知州商作霖以及邑绅刘元禧、陈其浚等已于事先将该地教堂英人牧师和潘教医士暨眷属等护送
-
全文:转往直隶庆云县大塘地方郑家大圩子,暂住该处义和团首领郑伯川家躲避。1901年12月,保定某村有易装女子自称玉皇二太子,聚集多人,约期起义,王之臣闻讯前往参加,后被清提督马金叙诱捕,惨遭杀害。(吴思鸥)
-
陈秀英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33~)女,河北唐山人。小学毕业,1945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学员班学习半年。历任哈尔滨东北铁路文工团演员,志愿军八五○五部队文工团、宝鸡铁六局文工团演员兼副队长,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演员。一级演员。1946年首次公演歌剧《刘巧儿告状》。1985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饰有话剧《莫斯科性格》安娜、
-
全文:黄花》张秋菊、《杜十娘》杜十娘、《高山下的花环》吴爽、《霓虹灯下的哨兵》曲曼丽、《唐人街上的传说》艾丽、《战斗的青春》小鸾、《花园街五号》罗曼,歌剧《新条件》秀莲、《枣红马》女儿、《鸭绿江上》、《夫妻观灯
-
洪永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洪永安 (1845-1914),字梓青,商城县汪岗乡人。同治元年(1862)应征投多隆阿行营,追随穆图善西征甘、陕,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义。因勇猛,由守备、游击、参将升至副将,加总兵衔。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穆图善任福州将军,洪梓青率旧部随从赴闽,管带凯字左营,驻守长门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
-
全文:(1879年)八月,穆图善任福州将军,洪梓青率旧部随从赴闽,管带凯字左营,驻守长门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闯入中国闽江口,近泊马江,于旧历八月二十三日发动突然袭击
-
洪永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洪永安(1845-1914),字梓青,商城县汪岗乡人。同治元年(1862)应征投多隆阿行营,追随穆图善西征甘、陕,镇压捻军及回民起义。因勇猛,由守备、游击、参将升至副将,加总兵衔。光绪五年(1879年)八月,穆图善任福州将军,洪梓青率旧部随从赴闽,管带凯字左营,驻守长门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中
-
全文:年)八月,穆图善任福州将军,洪梓青率旧部随从赴闽,管带凯字左营,驻守长门炮台。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闯入中国闽江口,近泊马江,于旧历八月二十三日发动突然袭击
-
林国祥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林国祥,广州人(一说福建人)。1867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总理船政,设福州船政学堂,招生肆习制造、驾驶诸术。又从广东招到已通英文的邓世昌、林国祥、李和等十人作为外学堂学生,分班就学。1871年,林国祥等毕业,登“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舰为练生。分配海军任职,积功至守备,后调任广东水师
-
全文:。双方激战1小时20分钟。“广乙”受伤多处,伤亡亦重,林国祥因下令驶向东北方向逃避。焚毁后的“广乙”舰“广乙”驶至朝鲜西海岸搁浅后,林国祥未免军舰资敌下令凿坏锅炉,焚火药舱,率残卒79余人登岸后,往牙
-
李执中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32年1月生,湖南平江人,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国家二级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1949年参军,曾随中国艺术团、中国民间艺术团出国演出,任男高音声部长。50年代,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第一任男声合唱排练长,演出过《澧水船夫号子》、《游击队歌》、《跳木马
-
全文:1932年1月生,湖南平江人,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国家二级作曲。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1949年参军,曾随中国艺术团、中国民间艺术团出国演出,任男高音声部
-
李嗣邺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 李嗣邺,字衡峰,初名天培,后改名,中国 贵州省 贵阳市人。10岁能文,15岁补县学员。 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 举人,十五年(公元1810年) 进士。历任实录馆复校官,内阁中书,国史馆方略馆分校官、兼办稽察房事务、文渊阁检阅、平潭同知、兴化知府、 福建乡试内监试官、建宁知府、福宁知府、 台湾
-
全文:完整的石头打磨而成,上面还矗立着一只石狮。两根华表之间相距近百米。华表旁边,分别躺着长2米、高1米的石虎和石马,形象逼真,大气简约,不过均遭到一定程度损坏。
-
薛文潮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薛文潮,字长纲,号飞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双溪村,父亲开豆腐店,为人勤谨,对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从小好动,尤喜使刀弄棒。时在县衙任把总的伯父看小文潮是根将苗,便有意引导他习武。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伯父就把年仅十二岁的文潮唤醒,带他
-
全文:薛文潮,字长纲,号飞澄。清乾隆十八年(1753)九月生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双溪村,父亲开豆腐店,为人勤谨,对子女管教有方。薛文潮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生得粗眉大眼,从小好动,尤喜使刀弄棒。时在县衙任把总的伯父看小文潮是根将苗,便有意引导他习武。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伯父就把年仅十二岁的文潮唤醒,带他到考坪练操。小文潮的操课很简单:抱石头。伯父拣来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先让小文潮抱小石头绕考场行走,过几天就换抱大一点的石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这样练了三年,薛文潮的手劲很大,能抱二百多斤的石头疾步小跑。此后,伯父开始教他刀法。由于功底扎实,飞舞一个时辰而不心虚气喘。旁人看了,皆道是神力。乾隆四十年,薛文潮参加县学考试,名列前茅。四十四年参加省试,中武举第六名。四十九年经兵部考核,薛文潮被选为羽林军卫。 薛文潮武艺高超,为人谦恭,深得上司赏识。乾隆五十一年,薛文潮被兵部选任宁德千总。当时宁德县防务薄弱,海盗猖獗,百姓遭殃。薛文潮就任后,整饬军纪,加强防务。他与士兵一道驾船巡逻,痛击侵扰的海寇。同时,薛文潮深入民间,做好军民联防工作。经过数月整治,寇患匿迹,百姓安居乐业。 乾隆五十二年,薛文潮因军功召署福州南台面岭千总,不久提升守备。当时清廷对东南海疆防备松懈,曾被郑成功逐出境的荷兰殖民者趁虚骚扰台湾,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还纠集当地歹徒,阴谋叛乱,一时寇焰嚣张。薛文潮奉总督令,带领一千军马,分乘十艘战船,渡海剿寇。就在战船即将驶靠台湾淡水码头时,忽遇飓风,战船反飘至广东澳门,所带粮草已尽,薛文潮只好向广东总督求援,广东总督闻报立即接济粮草。薛文潮率领军马,返驾战船向台湾驶去,由于风急浪高,行进艰难,历时两个月方才抵达台湾。上岛后。薛文潮一边会同当地官员商计剿寇对策,一边重兵把守各关口要道,另派兵化装成渔民侦察海寇行踪。待掌握寇情后,薛文潮兵分两路,对寇贼首尾夹击,一网打尽。捷报传来,台湾同胞欢庆鼓舞,箪食壶浆慰劳官兵,朝廷颁发奖功令,赏银牌。 乾隆五十三年五月,荷寇卷土重来,侵扰台湾高山、斗南、云林等地。此时,担任台湾中营守备的薛文潮立即调遣兵马,痛击侵略者。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寇贼溃败。五月二十日,薛文潮策马丛林,搜拿残寇,不幸遭潜寇镖中心脏,流血不止,仍负痛指挥士兵作战,最后呕血阵亡,时年三十六岁。总督闻报,痛失股肱,驰奏朝廷。同年八月,乾隆帝下旨追授薛文潮为广威将军,旌表忠烈,救赐国葬,入祀台湾昭忠祠。其弟薛文涛带人马躬赴台湾运枢,途径福州、闽侯、古田等县,地方文武官员出城公祭。 薛文潮陵墓建在棠口乡贵溪村台头自然村后门山上,背枕长兰溪,前面是一洼水田,这里群山环抱,风景宜人。极目远眺,千山万岭,起伏连绵,气势磅礴。回眸墓山,犹如半月沉江之状,云蒸霞蔚,煞是壮观。整个陵墓纯花岗岩砌成,墓碑正中刻写着“皇清特授武信郎督标中镇文潮薛公之墓”。墓台左联“英名留史册”,右联“盛德荫儿孙”。墓碑下台左右联为“江山并秀,日月争光”。墓坪两边竖着一对三米高的石旗杆,左旗杆魁斗上刻着“瑞气锺英”,右旗杆魁斗上刻着“静听鹿鸣”。第二重墓台中刻着屏南开县举人周大俊楷书“忠节佳城”四字,苍劲有力。整个陵墓构筑恢宏庄重。 薛文潮殉职后,双溪村薛氏宗祠里供奉着他的神位与画像。祠堂正厅梁上悬挂圣旨“忠烈”鎏金牌匾。下厅天井花坛上有一株牡丹,是薛文潮从京都调任宁德千总途经河南洛阳时带回手植的,虽虬枝苍老,仍枝繁叶茂。据清光绪十年(1884)编修的《薛氏宗谱》记载,屏南种植牡丹始于薛公文潮。现年八十多岁的薛世志老先生回忆说,小时候,祠堂开祭时,挂展薛文潮公的战袍与大刀,有人试穿薛公战袍,必须站在凳子上,其袍襟刚好离地,足见文潮公身材高大。战袍后来藏于长孙家,因宅院失火而烧毁。现大刀只剩下刀叶,重38斤,归薛氏祠堂保管,刀柄在20世纪50年代被收去炼钢,还有宝剑、圣旨等文物皆散失不知何处。薛文潮妻出于双溪村肇基始祖陆氏望族,聪慧贤淑,生三子,夫殉职后,陆氏坚忍负重,抚子成材,敬奉双亲,乡闾称诵,后被朝廷族表建坊。 薛文潮后代,散居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有不少佼佼者,仅在美国任教授予及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八九人。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密切,不少回乡探亲观光的台胞慕名前往薛文潮陵墓和薛氏祠堂,凭吊这位为保卫台湾而献身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