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王洪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温度  舒适  地板  辐射  空气质量  技术应用  生理需求  采暖 
描述:一、地板采暖的优势 1舒适。由于它是采用室温由下而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步下降的方式,室内地表温度均匀,空气质量好。这种温度曲线正好符合人的生理需求,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受。
推拿治疗小儿惊吓34例
作者: 陈冠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经》  分阴阳  商丘县  受惊吓  镇惊安神  小儿惊吓  推拿治疗  逆运内八卦  开天门  精神萎靡 
描述:推拿治疗小儿惊吓34例陈冠群商丘县按摩诊所(476000)小儿突受各种高声或看到动物暴烈的活动时,因受惊恐而害怕,故称小儿惊吓。此症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症。祖国医学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此,小儿较易外感六...
以结构为主线结合对比法进行杂环化合物教学
作者: 王兰英 王云侠 李剑利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杂环化合物  对比教学法 
描述:根据有机化合物结构决定性质的特点,提出了在杂环化合物教学中,以结构为主线对不同类杂环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进行系统分类分析,并结合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杂环化合物反应性的教学方法。
自然崇拜与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为例
作者: 张佐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自然崇拜  原始人类  生成 
描述:自然崇拜包括石崇拜、山崇拜、水崇拜、植物崇拜、动物崇拜等等,它对原始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奠定了感官进化、想象移情、将自然人化的生理心理基础,使原始人类的审美心理得以萌生。
超声诊断腔外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 卢保华 常颖 廖熠 李永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临床价值  胃肠道  腔外型  胃肠间质瘤  肿瘤体积  免疫组织化学  超声诊断  早期诊断  定向分化  超声检查 
描述: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属于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本病虽发病率较低,但因其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且无特异性,临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总结年月至年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超声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 肖美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消化道间叶性肿瘤  间叶组织  胃间质瘤  查对  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  超声声像图  定向分化 
描述:胃间质瘤是一种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4].目前关于超声诊断胃间质瘤的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12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王世光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34年出生。四川重庆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专业。任四川农业大学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工作。与邹应龙等合作研究育成“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其姊妹系”,1990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曾获得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繁六”及其姊妹系被广泛用作优良种质资源
全文:四川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3亿亩,获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该资源不仅具有高产、抗锈、适应性广等特点,且遗传传递力与配合力好,特别是抗条锈病持续20多年不变,抵抗13个生理小种、20个生理类型,为国内外罕见。
试论阴阳交感与人体特异现象
作者: 阳易 崔东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医学理论  特异现象  阴阳交感 
描述:阴阳交感是在阴阳圆道运动的基础上 ,由于阴阳二气之间的相互吸引、交互感应的作用下产生的。当机体阴阳圆道运动发生变易 ,人体就会发生某些超越一般认识的特异现象。本文就阴阳圆道在人体生理活动的趋向、发生交感变易引发的特异现象的机理进行了简略的探讨。
稀土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 陈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量元素—稀土—增产效益  果树—林地施肥—微量元素肥料 
描述:本文综述了稀土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的进展。稀土具有促进果树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等作用。果树生产宁施用稀土,技术简单,安全可靠,投入与收益之比一般为1:20—1:40,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陈德明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描述:(1920—)广西北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马尾松毛虫性引诱外激素活性组分的柱层分离》等。
全文:(1920—)广西北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马尾松毛虫性引诱外激素活性组分的柱层分离》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