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正一道祖庭——嗣汉天师府
作者: 宋亚平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事务  道教文化  张道陵  江西省  中国道教  祖庭  道教音乐  正一道  龙虎山  天师道 
描述:正一道祖庭——嗣汉天师府□亚平●“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当你将要步入天师府,去领略一番正一道祖庭风貌时,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这幅惊世醒目,气吞万里的门联。它出自董其昌之手,檀香木雕就,赫然挂在天师府头门的大柱上,令望者肃然。龙虎山天师府...
老北京的道教和道观
作者: 刘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汉末年  金代  道教  北京地区  正一道  老北京  全真道  道观 
描述: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金、元时期,道教在北京地区趋于鼎盛,金中都的道教是金代道教的中心。创立的派别众多,宗旨各异,直接影响到后世道教的发展。如真大道、太一道、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是末金初创立的道教一
明太祖朱元璋与道教
作者: 卿希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太祖  朝天宫  《明史》  朱元璋  张宇初  道教  道士  龙虎山  正一道  《道德经》 
描述:明代统治者仍和唐、以来历代统治者一样采取三教并用的政策。他们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都曾广泛利用符派道教为他们服务。因此,在明中叶以前,除全真道相对地逐步沉寂而外,符派道教则仍处于继续兴盛的时期,特别是在明世宗的时候达到了高潮,发展到了极...
上海道教及其道观文化
作者: 丁常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城隍神  上海  民间音乐  城隍庙  道教音乐  正一道  全真道  道观  道教宫观 
描述:上海道教及其道观文化丁常云上海道教历史悠久,其渊源相传可追溯到三国时代。但从有关史书记载来看,道教最早传入上海的痕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葛玄和葛洪活动的传说。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孙恩攻打沪读,天师道始传上海。唐宋以后,上海道教初具规模。元代以后,随...
传说与现实:全真派VS正一派丘处机究竟会不会武功 张三丰别号“张邋遢”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功  全真派  张三丰  正一派  丘处机  传说 
描述:全真派,创始人为南宋道士王重阳。全真派的修炼主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不娶妻,不茹荤,不饮酒,静坐苦修,而达到返本还真,得道成仙。教中重视符策的一派在元明时期归结为正一道。元朝以后道教分成正一、全真两大派,并传承至今。
天师道发展更新的四个重要阶段
作者: 张继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藏》  “心”  道教教义  寇谦之  道教徒  道教哲学  哲学思想  龙虎山  天师道  修道者 
描述:天师道,初创时俗称“五斗米道”。教内则称“正一盟威之道”。因道教尊奉创始人张道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主领道教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诸派,统称“正一道”,以区别于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阁皂宗灵宝道述论
作者: 郭树森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宝经  灵宝派  道教  崇真宫  葛巢甫  葛玄  道士  述论  佛教戒律  陆修静 
描述:阁皂宗灵宝道述论郭树森阁皂宗是道教符篆科教派的三大宗之一(其他两宗是龙虎宗和茅山宗),由灵宝派繁衍而来,以江西阁皂山为本山,故称阁皂宗。阁皂宗约形成于唐代中期,以三国时的葛玄为其始祖,昌盛于唐宋,元以后并入正一道。一、阁皂宗由灵宝派繁衍而来灵宝派是以...
《中国葛仙山碑林墨迹荟萃》出版发行
作者: 宁明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书画精品  人物造型  独特风格  葛仙山  碑林  八卦图形  墨迹  《水浒》  排列组合 
描述:始建于北宋元佑七年(1092)的江西葛仙山宫观,是道教第二十八代神仙葛玄修道飞升之处,山上有佛教慈济寺同在,山峰奇秀,云生幽谷,林木葱笼,环境幽雅,名扬海内外。宫观管委会为进一步扩大葛仙山知名度,意向海内外征集墨稿,兴建“葛仙山碑林”。此一举措得到铅...
司马承祯的修道思想
作者: 汤其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坐忘  服气  司马承祯 
描述:司马承祯在继承茅山上清派服气养神内炼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佛教禅定学说和儒家正心诚意的思想,提出了以坐忘炼神,以“五时”、“七候”炼形的修道成仙理论。这一理论既丰富发展了上清派的修炼理论,又为晚唐两的内丹学产生奠定了基础。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
作者: 谢正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教  司马承祯  心性 
描述:作者从道与心、工夫论、道与形3个方面探讨了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指出其坐忘主静说将重玄的心性论具体化为道教的修行实践,主张“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的形神合一论,对后世道教内丹和宋明理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上页 1 2 3 ... 58 59 60 ... 61 62 6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