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杉木特性的闽浙木拱廊桥保护措施
-
作者:
赵兵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杉木 保护措施 木拱廊桥
-
描述: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闽浙两地,以杉木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工艺精巧,形制独特。本文针对闽浙木拱廊桥的特点,结合杉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以木拱廊桥检测、健康监测和维护为出发点,论述了适宜于闽浙木拱廊桥的保护技术手段,为后续木拱廊桥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
液压顶升平桥及折臂塔机在电建施工中的应用
-
作者:
孙自恒 牛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折臂塔机 液压平桥 冷却塔 多功能升降机
-
描述:介绍在大型冷却塔筒壁施工中应用折臂塔机、液压顶升平桥和多功能施工升降机的多机组合方式进行垂直运输的施工技术。从各机械的机械性能及配合情况着手,通过对设备及施工的安全性、进度、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客观论述该方案的优势、不足及改进的方向。
-
高原冻土与砂砾地质条件下水工桥梁施工技巧
-
作者:
刘德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砂砾 对口援建 冷凝 冻土 热融
-
描述:川主寺生态护岸工程是5.12汶川大地震我省对口支援四川省松潘县的重点工程,其中桥梁工程是川主寺生态护岸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红军桥(原名:红星桥)为例,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对高原冻土、砂砾等恶劣地质环境下桥梁施工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
解读风水契约,理解风水信仰:对福建地区买卖坟地契约的解读
-
作者:
刘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信仰 表达方式 生存技术 墓穴
-
描述:人们对于风水信仰的虔诚,通过对祖先进行二次葬,买卖坟地而表现出来。风水吉凶的观念成为人们预测并且改变命运的普遍的社会心理模式。风水经常关乎着人们的生存边界与资源的掌控。风水是维系家族存在与发展的纽带。明清时期,风水观念还被人们当作一种生存技术而存在。
-
福鼎白茶: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茶:福鼎白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
作者:
孙状云 饶晓娟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成果 保健功效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白茶 福鼎市 保健养生 功能成分 茶文化 发布会 中药现代化
-
描述:2012年8月19日,福鼎白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杭州举行,这是福鼎白茶保健功效首次得到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
-
白毫银针茶毫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作者:
许原 王中婧子 赵升云 林志銮 陈良璧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毫 茶多糖 提取
-
描述:以白毫银针茶毫为原料,研究茶毫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提取功率、提取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出优化的工艺为:料液比1:30,超声功率为360W,超声时间25min,多糖的得率为7.34%。
-
美韵东方的王者牡丹
-
作者:
程斯园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方 中国牡丹 长安 马蹄 魏晋南北朝时期 栽培历史
-
描述:中国牡丹的璀璨历史 牡丹的栽培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有记载。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术己有很大的发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艳压群芳,曾被誉为“花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中的“长安花”,就是指牡丹。明朝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
-
稀土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
作者:
陈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微量元素—稀土—增产效益 果树—林地施肥—微量元素肥料
-
描述:本文综述了稀土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的进展。稀土具有促进果树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等作用。果树生产宁施用稀土,技术简单,安全可靠,投入与收益之比一般为1:20—1:40,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
浅谈建筑施工测量监理
-
作者:
王兰英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施工测量 施工监理 要点
-
描述: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专用测量器具,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把设计图纸的位置、数据、几何形状真实的放样到实地。其测量放样的成果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结构、安全及建成后的功能。因此,测量监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工作中最关注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
传承百年船政 永续手足亲情:马尾船政文化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马江海战 沈葆桢 马尾船政 台湾 左宗棠 造船厂 文化园 两岸交流 天后宫
-
描述:马尾船政文化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千年古港——马尾港畔,与台湾一衣带水,由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马限山公园、罗星塔公园、马尾造船厂陈列馆、船政天后宫等主体区以及闽安——亭江外围区组成。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等清廷重臣,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