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4)
按栏目分组
闽都宗教信仰 (45)
闽都民俗 (38)
畲族文化 (10)
闽都文艺 (1)
按年份分组
2015(94)
按来源分组
其他(94)
相关搜索词
武术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与套路选项的研究
作者: 刘倩 丰丽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练风格  武术套路  选项  剑术  刀术  身体形态特征  武术运动员  枪术  运动特点  棍术 
描述:由于武术运动项目的技巧性和表演性的需要,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外形、身高、体重及身体比例上有独特的要求。本文以60名武术套路运动员(男、女各30名)为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统计对比法和对比实验法,试图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
在营业厅设置引导员
作者: 刘中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引导员  窗口服务  逗留时间  排队时间  营业厅  营业员  营业繁忙  排队等待  繁忙时段  着红色 
描述:在营业厅设置引导员美国洛杉矾邮政局推出了一项新措施。这项措施是:安排一名窗口营业员作引导员,让其身着红色马夹、胸配金色徽章(标有姓名),在营业繁忙时,向所有进人营业厅的用户问候,引导用户到需要办理业务的窗口排队。该营业员还回答用户的问题,为用户称包裹...
土家族哭嫁歌中骂媒现象新解
作者: 刘容 蒋述东 任光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骂媒  土家族 
描述: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女性出嫁时,伤别离,惧未来有感而发的哭唱歌谣。其中骂媒一段,新娘骂得酣畅淋漓,是哭嫁歌整个哀怨情绪的一种主动心理宣泄。通过分析媒妁职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土家族的婚俗,阐释了土家新娘骂媒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哭嫁歌及其中骂媒一段在当今社会的变迁。
对土家族“哭嫁歌”音乐文化的思考
作者: 王欣 马振宇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艺术特点  土家族  社会价值 
描述:哭嫁是土家族女性站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对自己人生的一次理性回眸,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与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进入媳妇角色做心理准备。哭嫁歌作为土家族的文化奇葩,是土家族妇女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土家族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
中国式的咏叹调——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及其社会价值
作者: 周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特点  土家族  哭嫁  社会价值 
描述:哭嫁,是广泛流行于湘、鄂、渝、黔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婚礼习俗,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哭嫁具有塑造人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民族娱乐与民族文学等艺术特点。哭嫁还具有婚俗史、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民族心理渲泄等社会价值。
土家族哭嫁歌女性的音乐情感探索
作者: 邹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哭嫁歌  音乐情感  土家族  探索 
描述: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家族哭嫁歌产生的土壤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认为哭嫁歌是由哭、歌、语三种元素相互融通的艺术表达形式;并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土家族女性在哭嫁时悲喜交集的音乐情感内涵。
解读风水契约,理解风水信仰:对福建地区买卖坟地契约的解读
作者: 刘凤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信仰  表达方式  生存技术  墓穴 
描述:人们对于风水信仰的虔诚,通过对祖先进行二次葬,买卖坟地而表现出来。风水吉凶的观念成为人们预测并且改变命运的普遍的社会心理模式。风水经常关乎着人们的生存边界与资源的掌控。风水是维系家族存在与发展的纽带。明清时期,风水观念还被人们当作一种生存技术而存在。
汉语双音词的词汇化来源及双音化的原因讨论
作者: 冯桂容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韵律词  句法  双音词  跨层  短语 
描述:汉语双音词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短语词汇化、句法结构词汇化和跨层结构词汇化.汉语出现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从语音上说,双音化是汉语韵律词规律的体现;从认知角度来说,是组块的心理过程促进了汉语双音词词汇化.
浅析中国传统造物的统一思想
作者: 洪俊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设计思想  传统造物  统一 
描述:中国传统造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与意境,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风貌及审美观.中国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造物上也遵循着整体意识这个核心理念,在天、地、人、物、文、道间寻找平衡点,并将这些因素都完美统一到一起.
从断层到传承―解读《爵士乐》
作者: 那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断层与传承  大迁徒  渴望与幻灭  爵士乐 
描述:托妮?莫里森把《爵士乐》设置在十九世纪美国黑人的大迁徒运动这一历史背景中,表述了这一阶段地理位置重置对黑人移民造成的心理冲击。莫里森从黑人作家的独特视角,对小说表现的时代,对主人公所经历的城市化过程作出了独有的非裔解释。
上页 1 2 3 ... 8 9 1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