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福鼎槟榔芋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 马静 张一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栽培  产量  福鼎槟榔芋  品种  特征特性   
描述:福鼎槟榔芋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马静,张一言(福建省福鼎县农科所355200)(福鼎县农技站)福鼎槟榔芋又名山前芋、福鼎芋,属天南星科芋属的一个栽培种。它以个体大,品质优,质地松酥,香气浓厚,风味独特,富含淀粉、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而享誉国内外,于...
福鼎白茶种类及加工技术
作者: 阙玉林 林代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种类  东南亚地区  加工工艺  福建省  中国名茶  福鼎大白茶  福鼎市  加工技术 
描述:福鼎白茶产于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的福建省福鼎市,以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鲜叶按白茶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由于品质优异,保健功效突出,白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福鼎白茶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天山绿茶研制初报
作者: 周玉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省  天山  叶量  名茶  茶区  叶色  绿茶  优质原料  一芽二叶  水分蒸发 
描述:“天山绿茶”原产于宁德县洋中公社的天山岗一带,产区环境优异。其品质高超,“香味天成”、“条锋挺秀”,茶叶色香味俱佳,原系福建省历史名茶。“天山绿茶”产制历史悠久,采制技艺精细,成茶品种、花色丰富多彩,后几经变革,改制烘青绿茶,成为高档花茶的优质原料。但传统的花
天山翠芽机制工艺
作者: 林慧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树生长  福建省  天山  名茶  绿茶  茶叶色泽  机制工艺  茶叶品质  杀青机  宁德市 
描述:天山绿茶产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境内天山山脉,茶区位于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山上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林木茂盛。多山、多林、多云、多雾、多泉,造就了有利于茶树生长的优异环境和茶叶的优异品质。天山绿茶作为福建绿茶极品,自唐朝
天山雪松制造工艺
作者: 蔡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茶生产  天山  雪松  制造工艺  绿茶  茶叶品质  新工艺开发  产品竞争力 
描述:天山绿茶是福建绿茶极品,自唐朝以来就生产蜡面贡茶,新中国成立后宁德市茶叶公司研究并恢复了名茶生产,为增加天山绿茶的产品竞争力和提高茶叶品质,公司大量引进了新的茶叶良种,并积极引进新的机械,引进新工艺开发了茶叶新产品。
八角亭龙须茶
作者: 潘春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墨汁  八角亭  毛笔  理条  茶品质  生产工艺  武夷山 
描述:福建武夷山不仅盛产武夷岩茶,还生产工艺独特的龙须茶。龙须茶外形壮直,似蘸满墨汁而直立的毛笔,又似神话中的龙须,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带所产龙须茶品质最优,故名“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理条制作时,最早是用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
八角亭龙须茶
作者: 潘春华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凤尾  神话  武夷岩茶  理条  凤凰  茶树  八角  生产工艺  武夷山市  制作工艺 
描述:福建武夷山除盛产武夷岩茶外,还生产工艺独特的龙须茶。龙须茶外形壮直,似蘸满墨汁而直立的毛笔,又似神话中的龙须,因而得名。因武夷山麓八角亭一带所产龙须茶品质为优,故名"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理条制作时,采用了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
台湾茶树新品种及其育成方法
作者: 陈文怀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经济特性  育成  三峡  成活率  新品系  茶树新品种  台湾省  区域试验  试验品种  统计分析 
描述:(续)六、新品系区域试验区域试验分设于台湾省茶业改良场本场(平地)及台北三峡(5—10%山地)两处。田间设计相同。参加试验品种,除入选的47个新品系外,增加品质最优的亲本白毛猴、三峡区特有品种青心柑仔、台湾省最普遍的产量与品
范石湖集
作者:   范成大 富寿荪标校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描述: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少年时孤贫自守,青年时隐居山中,而立之年方应举出仕。乾道六年奉命出使金国,面对金主他“词气慷慨”“全节而归”,一时朝野传为佳话。他的诗歌内容大多以爱国和爱民为主题,前一类诗深婉回环,情感真挚而沉痛;后者风格……
文学读本
作者: 卫小辉 马元丽 卢静  来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学欣赏  高等学校  教材 
描述:本书收录了大量中外有影响的名家名作,内容包括作者、作品简介、作品欣赏、文本注释、延伸思考等,通过本书的阅读与学习,旨在让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文化底蕴。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