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龙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陈文龙南宋末抗元将领。字君贲。兴化(今莆田)人,宋丞相陈俊卿后裔。初名子龙,度宗咸淳五年状元。度宗易其名为文龙。相贾似道爱其文,数年间把他由镇东节度军判官升为监察御史,但他直论贾似道行类田、任人唯亲与前线紧张还日恣淫乐等误国主张与罪行,被知抚州,旋又罢职。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大举南下,贾似道兵败于芜湖鲁
-
全文:大臣同心而治,不要光发议论。同年冬,累迁参知政事。翌年春,元兵围杭州,朝廷议降,他返乡。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制,以他为参知政事。元军入闽,他以闽、广宣抚使领军抗元于闽南一带。不久,建宁、泉州、福州相继
-
陈秀英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陈秀英,(1919—1942),女,宁阳县东庄人。著名烈士。陈秀英9岁进宁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17岁嫁给本村一许姓富农子弟。1938年11月在泰宁边区自治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40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到鲁南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费北县卞桥区做妇女工作,带领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开展募
-
全文:陈秀英,(1919—1942),女,宁阳县东庄人。著名烈士。陈秀英9岁进宁阳县立第二小学学习。17岁嫁给本村一许姓富农子弟。1938年11月在泰宁边区自治会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40年春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到鲁南党校学习。同年12月,调费北县卞桥区做妇女工作,带领妇女学政治、学文化,开展募捐慰劳,优待抗属等活动。1941年10月,陈秀英调到费北县固城区工作。日军“大扫荡”时,她夜以继日地动员群众埋粮食和物资,坚壁清野。组织乡亲们挖短程地道,建立哨点、情报网、传递线等,武装起来反“扫荡”。11月16日,因叛徒王善宝出卖,被大土匪头子、日本皇协军司令、国民党新编三十六师师长刘黑七(刘桂棠)部逮捕。伪营长尹殿堂软硬兼施,迫她投降,关进特务营。特务营长孙宝灿。一面严刑拷打,一面逼她嫁给伪自卫团团总孙安祥。陈秀英严辞拒绝,敌人用烧红的铁水铲烙她的前胸、后背和四肢。陈秀英醒后,遍体鳞伤,绝食以示抗议。房东劝她:“你先答应下来,以后想法再跑,免得受这么大苦。”她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稀轰何罪。如果答应这帮坏蛋,不但要遭人唾骂,而且对不起共产党,对不起家人”。关押期间,她不忘斗争,凡能触到的地方,她就用石灰写下“打倒反动派,打倒刘黑七”等口号。刘黑七耍尽各种手段,陈秀英仍宁死不屈,命令特务连长李占元就地枪杀她。1942年3月24日,李占元押着陈秀英来到北锅泉村西北角岭事先挖好的土坑旁,陈秀英昂首挺胸,大骂顽匪,敌营长气得团团转,面对钢铁战士,无伎可施,众匪把她推进坑里,陈秀英从容就义,年仅23岁。陈秀英被害这天,在就义周围干活的人们目睹她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无不感动。在场的许多匪兵也深感内疚,有的开小差,有的反正参加共产党的军队。中共费北县委编印陈秀英事迹宣传册,《沂蒙导报》发表社论,号召广大军民向陈秀英学习。1988年,《大众日报》以《巾帼丹心照汗青》为题,报道陈秀英烈士的感人事迹。编者按说:“46年前,一位年仅23岁的‘女八路’英勇就义于刘桂棠匪部的屠刀之下,由于当时刘匪的严密统治,这位女英雄连她的真实性名都没留下。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人民对于自己的英雄是不会忘怀的。在纪念陈秀英烈士英勇就义46周年的日子里,本报发表烈土战友陈华鲁同志经过几年时间的奔波调查撰写的这篇通讯,以慰先烈之灵,更为昭示无数后来之人,学习英雄精神,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
-
王瑞卿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37.3~)辽宁义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大公共卫生系。曾任吉林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副主任、主任。现任吉林省计生委副主任、巡视员。副主任医师。吉林省政协委员,中国计生协会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卫生》编委,《中国校医》编委,吉林省计生协会副会长,
-
全文:(1937.3~)辽宁义县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大公共卫生系。曾任吉林省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副主任、主任。现任吉林省计生委副主任、巡视员。副主任医师。吉林省政协委员,中国计生协会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卫生》编委,《中国校医》编委,吉林省计生协会副会长,吉林省计生科技研究会会长,吉林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人口所客座教授。从事食品与营养卫生、妇幼营养卫生研究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等工作。1986年主持“食用煎炸油卫生标准研究”被评为国内先进水平或国内首创,获省科委四等奖,被卫生部列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988年主持“便携式煎炸油检测研究”被评为国内外首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95年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计生三结合研究”(主持人之一)获省科委一等奖、国家计生委二等奖;“家政和知识教育是三结合之路有效载体”获省科委二等奖。著有《食品生产经营卫生》、《现代家庭饮食全书》、《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培训教材》、《中华食品工业大辞典》(撰写人之一)。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有《煎炸油中聚合物实验研究》、《弯曲菌在猪胴体表面带染情况调查研究》、《引进家政教育内容协会工作充满活力》、《浅谈超层次监督》等。
-
詹如柏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02—1935)原名寅。福建福安人。是闽东党组织、工农武装和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1929年夏,参加革命。受党组织重托筹建革命武装。1931年春,建立一支秘密游击队,任队长。是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组建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任队长。同年9月,成功地举行了“兰田暴动
-
全文:开展反“围剿”斗争。1935年1月,闽东红军主力撤出中心苏区,他抱定与苏区共存亡之决心,留在福安、宁德交界地区坚持斗争。由于叛徒告密,3月1日凌晨,在寿宁被捕。在狱中,任敌威胁利诱,坚不吐实,保持
-
戴炳辉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07—1940)原名廷雁,又名品辉、吓雁。福建霞浦人。出身贫农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戴家山村、上万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斗争。1934年7月,任霞鼎游击队长,率队在霞浦、福安、柘荣边界地区活动。1935年春,霞鼎游击队改编为闽东红军第四团。同年8月
-
全文:敌伪武装60余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繁昌一带的嚣张气焰。1939年5月,奉调离开抗日前方返回福建,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在横坑里(今属周宁县)建立闽东抗日后方根据地。同年7月,在中共福建省党代会上,当选为
-
王瑞卿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Wang Ruiqing)1937年3月生。辽宁义县人。196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系毕业。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省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省计生科技研究会会长,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中国计生协会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学会委员,《中国公共卫生》编委,《
-
全文:表面的带染情况调查研究》、《浅谈超层次监督》、《引进家政教育内容协会工作充满活力》等。地址长春市斯大林大街副60号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邮编130051电话(0431)894031
-
林国祥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林国祥,广州人(一说福建人)。1867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总理船政,设福州船政学堂,招生肆习制造、驾驶诸术。又从广东招到已通英文的邓世昌、林国祥、李和等十人作为外学堂学生,分班就学。1871年,林国祥等毕业,登“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舰为练生。分配海军任职,积功至守备,后调任广东水师
-
全文:等毕业,登“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舰为练生。分配海军任职,积功至守备,后调任广东水师管带“广乙”舰。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海军,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东水师“广甲”、“广乙
-
钟大湖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17·5·13—) 畲族。出生于福鼎县店下。1933年参加“五抗”斗争,1934年春加入赤卫队,编入闽东红军。参加过店下、沙埕等战斗,并长期在南溪、泰顺、寿宁、霞浦、福安交界一带活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年游击战争中,曾任闽东红军独立师班长、排长职务。1936年经历了“南阳事件
-
全文:(1917·5·13—) 畲族。出生于福鼎县店下。1933年参加“五抗”斗争,1934年春加入赤卫队,编入闽东红军。参加过店下、沙埕等战斗,并长期在南溪、泰顺、寿宁、霞浦、福安交界一带活动
-
张明亮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姓名: 张明亮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籍贯: 河南鲁山 出生年月: 1918年 牺牲日期 1948年05月09日 6岁父母双亡。1936年18岁时,参加宜阳共产党人张剑石组织的地方武装青年大队。由于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不久,被任命为青年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二中队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
-
全文:年9月,太岳军分区派他回原籍鲁山县开展地下斗争。1948年1月,上级党组织调他到叶县八区(今平顶山区)任副区长。同年3月,区长罗占山(陈赓兵团七十九团政治部主任)随军南下,他升任区长。上任后,积极宣传
-
张德明
-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人物
-
描述:(1920—1949)四川遂宁人。出生于北国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绍兰在重庆、广元一带押车和抬滑杆挣钱养家糊口。9岁时读私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课余常帮父母做家务。1942年他的父母把唯一的儿子
-
全文:(1920—1949)四川遂宁人。出生于北国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绍兰在重庆、广元一带押车和抬滑杆挣钱养家糊口。9岁时读私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课余常帮父母做家务。1942年他的父母把唯一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