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人物 视频 文库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海上丝路木拱廊桥与外省“抱团”申世遗多省市达成相关行动纲领和协议,专家称“抱团”提高成功可能性,更符合“世遗”宗旨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海上丝路木拱廊桥与外省“抱团”申世遗多省市达成相关行动纲领和协议,专家称“抱团”提高成功可能性,更符合“世遗”宗旨
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初探
作者: 苏建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干燥  坦洋工夫红茶  萎凋  揉捻  发酵  制作工艺 
描述:“坦洋工夫”红茶是红三大工夫红茶之特种名茶之一,具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产品,在国内外有着独特市场和销费群体。它以其优美的外形、酵厚的滋味而驰名。 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现就各工艺作下列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关于核准安徽省霍山县福康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
作者:暂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标志  霍山黄芽  专用标志  有限公司  产品保护  国家质检总局  霍山县  标志保护  安徽省  霍山石斛 
描述:2010年第172号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安徽省霍山县福康石斛开发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名单见附件)分别就霍山石斛、霍山黄芽、清流溪鱼、永安鸡爪椒、笋干、龙池砚、德化白瓷、坦洋工夫、安溪铁观音、峄城石榴、青海冬虫夏草共
加强对木拱廊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作者: 张德俐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家学者  屏南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传承  木拱廊桥  国际学术研讨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9月30日,“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日前于屏南县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及与会的浙11县市代表共同呼吁加强对木拱廊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了五项意见:
中国有个三都澳
作者: 王宏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白茶  木拱廊桥  三都澳  红茶  闽东  世纪初  武夷山  国家地质公园  太姥山 
描述:曾经,海外来信、发电报只写大清国三都澳或中国三都澳,不必写哪省哪县就能送达收信人。三都澳在什么地方?2009年春夏,我去了两次闽东。两次都想,三都澳,三都澳,我们是应该知道的。可这以前,我对此一无所知。现在也知之不多,就这不多,已很令我惊叹!
长桥长悠悠
作者: 陈孔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万安桥  福建  游记  当代  木廊桥 
描述:镇以桥名,号称天下第一木廊桥的万安桥,座落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莺飞草长的春日,我终于见到了这长桥。远远望去,在青山绿水间,长长的木廊桥飞架清溪上,第一眼就让我喝彩不迭。走遍了木廊桥最多的闽东各县市,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木廊桥。
《中国悬棺葬》简介
作者: 胜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南亚  研究方法  祖先崇拜  体质人类学  悬棺葬  文化人类学  东南沿海地区  地理分布  比较研究  历史文献 
描述:《中国悬棺葬》简介胜之1987年10月,我校人类学系粱钊韬教授在病塌上审阅了陈明芳《中国悬棺葬》一书的写作提纲,并提前为这本书写了序言。一个多月以后,梁先生就离开了人世。悬棺葬分布在我国、浙、赣、台、湘、鄂、川、黔、云、贵等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
都掌人是山都木客吗?
作者: 陶利辉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文县  都掌蛮  四川宜宾  经济文化  木客  悬棺葬  少数民族  叙州府志  唐宋时期  史书 
描述:1983年蒋炳钊先生在《厦门大学学报》第三期上发表了《古民族“山都木客”历史初探》一文,该文对汉晋及唐宋时期在我国史书上出现的“山都”与“木客”作了较为翔实的探讨。蒋先生认为:“山都”与“木客”是一个古代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南方诸省,尤以赣、粤、交界
客家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三
作者: 徐杰舜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文特征  客家人  形成  分布 
描述:客家人是华南汉族的主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赣、、粤、桂、台等地区,海外也广有分布,其足迹几乎遍及全世界,总数约4500万人。客家人的形成,始于宋元时代,形成于明代中叶。客家人具有自我意识强烈、崇尚忠孝节义、重农轻商及流行二次葬等文化特征。
畲族山歌与“双音”
作者: 郑小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演唱形式  浙南地区  民族特点  伴随着  劳动节奏  双音  音乐家  闽东  党的民族政策 
描述:在闽东山区,經常可以听到高亢、抑揚的歌声伴随着伐木、采茶、翻薯、割稻的劳动节奏,此起彼伏,隔山呼应,非常婉轉动听。山区的群众都說:“哪里有歌声,哪里就有畲族人民”。的确,畲族人民中没有脱离生产的專业音乐家,但却是人人能歌,个个善唱。
Rss订阅